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美國大張旗鼓建設網軍:造出2千多種電腦病毒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5-05 00:43:01


美國雖然早就開始大張旗鼓建設網軍,并已研發出包括“震網”在內的2000多種計算機病毒,但其在政策宣示上始終宣稱以防禦為核心。
 
  打造國際網絡同盟是美控制網絡世界的關鍵手段。美國認為,在現代安全局勢下,聯盟作戰是政治上最易被接受、經濟上最可持續的方法。新版戰略指出,美國要在關鍵地區建立強大的同盟體系和夥伴關系,“優先”合作對象包括中東、亞太和歐洲。事實上,自2009年在《網絡政策評估報告》中提出“加強與國際夥伴關系”倡議以來,美國就不斷發力,拉攏傳統盟國打造國際網絡同盟。在歐洲,美先後主導北約發布新版“網絡防禦政策”、召開網絡安全國防部長會議,頻繁舉行“網絡聯盟”“鎖定盾牌”“堅定爵士”等演習。在亞太,美國於2011年與澳大利亞達成協議,在雙邊共同防禦條約中納入網絡安全方面的內容;2013年與日本舉行首次網絡安全綜合對話,就共享網絡威脅情報、開展網絡培訓等達成共識,今年在“山櫻”聯合演習中首次演練網絡戰課目,兩國還宣稱,將在新版《美日防衛合作指針》中加入網絡安全合作內容。新版戰略的出台,也意味著美國將在打造國際網絡同盟的問題上尋找更多發力點。

  雖然該文件旨在為今後美國網軍建設提供戰略指導,但仍面對不少質疑。例如,達成威懾效果要有明確的對象,但網絡空間門檻極低,無論是國家、犯罪集團、恐怖勢力還是個人黑客,都有能力自主行動,美國的溯源能力是否真的已經強大到可以區分誰是威脅制造者的程度?網絡空間易攻難守,如何才能打造令敵人無從下手的完美防禦,一旦防禦失敗應在何時展開報複行動?國際社會迄今未就網絡戰行為准則達成共識,美網絡攻擊部隊采取行動的法理依據何在?斯諾登披露的一系列材料已經嚴重損害了法、德等傳統盟友對美國的信任,而建立網絡同盟需要共享極為敏感的網絡攻擊能力與計劃,這些盟國與美國之間的互信現在是否還能達到這樣的程度?

  網絡空間是全球共享的新領域,維護網絡安全符合各國利益,需要大家通力合作。如果美國僅出於實現“絕對安全”的考慮,不負責任地發展網絡軍事力量,結果只能適得其反,導致網絡空間惡意軟件擴散、軍備競賽加劇、危機事件頻發,帶來的反而是“絕對的不安全”。這樣的結果將嚴重違背各國人民“和平利用網絡空間”的共同意願,既損人又不利己。(作者:呂晶華——單位:軍事科學院)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