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不要只想網絡入侵和南海 應全面看中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6-23 09:24:33


2014年10月11日,塞拉利昂首都弗裡敦,參與抗擊埃博拉疫情的中方醫護人員引導患者前往門診大廳。
  中評社香港6月23日電/最近幾年,新聞來得快去得也快,我們的注意力被接二連三的突發事件吸引。媒體似乎忘得特別快的一件事是非洲的埃博拉危機。這個問題曾是去年夏秋季節媒體的大新聞。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6月18日載文《白衣戰士:中國英勇抗擊埃博拉》,文章說,中國為抗擊埃博拉做出的努力令人印象深刻,包括解放軍及中國政府多個機構的大量人員參與其中。但北京的抗埃工作沒有得到應有的承認。中國自己對抗埃成績異常低調,這或許是為了降低對下一場全球大疫情暴發的預期。還有可能是,中國擔心“過度”報道抗埃會引起國內恐慌。這種擔心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北京抗埃受益於數年前抗擊“非典”疫情的經驗。除提供病床、救護車和防護服,中國還在利比裡亞援建了一個有100張床位的“埃博拉隔離和控制中心”,來自解放軍的160名醫生和護士在裡面工作。這些被稱為“白衣戰士”的中國軍醫,在習近平主席的“打勝仗、零感染”總指示下行動,在當地經歷一系列挑戰、悲傷、恐懼和辛酸。一篇西方的文章這樣評價中國的表現:“觀察人士發現,中國非但沒有撤離人員,反而派出更多的人。”

  最近有關抗埃前綫的新聞鼓舞人心,說的是一名意大利男護士在塞拉利昂感染埃博拉,在羅馬接受治療,服用中國制造的一種新藥後,竟然“奇跡般”康複。而且,用這種藥治愈的醫護人員不止他一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