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企業高負債威脅中國競爭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31 10:33:45


  中評社香港7月31日電/據普遍估計,中國的巨大債務超過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50%,約相當於26萬億美元,而且在2018年前不太可能達到最高值。自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開始以來,只有要求國際救援以避免破產的歐元區國家的債務增長率超過了中國。

  香港《南華早報》7月26日載文《26萬億美元的債務問題正在損害中國的競爭力》,文章說,內地企業負債率在全世界居前。因為大多數債務為國有企業所欠,而它們對經濟增長所貢獻的份額正在減小,所以債務問題對中國經濟活動的拖累更嚴重。

  好消息是其中大部分債務都以人民幣計價,這有助於隔離北京3.7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而且幾乎所有債務的債務人和債權人都是為國家支持或所有的實體。

  但是,至關重要的壞消息是,清償這筆債務的代價過高,并且國家對於以信貸推動經濟增長過於依賴,導致現在每增加1個單位的GDP需要非金融企業1.6個單位的債務擴張。

  紐約MES/福爾肯裡奇咨詢公司總裁保羅•馬爾科夫斯基在接受《南華早報》記者采訪時說:“的確,中國大部分債務都為國內投資者所有且中國擁有巨大的外匯儲備緩衝,但這些債務影響到資產負債表,提高了企業的風險,并且影響了經濟政策的應用。”

  他說:“中國的增長範式以及在維持增長以規避失業風險的過程中對流動資產和財政政策的使用,意味著中國正面臨海量的信貸和資產負債表損耗的風險。”

  法國興業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師姚煒說,中國要擺脫債務深淵可能需要十年,而且這樣做的緊迫性正在增加,特別是經濟增長率自2014年創下24年來的最低點之後,在今年的前6個月進一步放緩。

  姚煒說:“債務本身未必構成問題,但如果借來的資金進入金融投資所帶來的收益減少,那就會成為問題。”姚煒的計算結果顯示,產生1個單位產值所需的投資比已經從全球金融危機前的2.5飈升到5.5。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