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最新動力坦克運往巴基斯坦 巴方好評如潮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9-08 08:35:24


 
  帶著70後80後團隊往前衝 

  毛明成為“三代改”總設計師時,年齡不過43歲,而他帶領的一撥人,已經脫胎換骨以70後、80後為研發主體的年輕人。 

  “我們這代人,更強調方法,傾向於通過計算機進行仿真、優化等手段,提高設計科學性和設計效率。”在60後的毛明眼中,這群整體年輕了20歲的新兵器人,已經不再完全是“畫加打”的經驗派了。計算機、數據庫,信息化的手段成為他們手中的利劍。 

  “要給年輕人一個有希望的前景,創造一個成就事業的平台”。看准了,再幹活兒,這是毛明與 70、80後團隊的相處方式。 

  每次開會研討,抑或工作交流,毛明總能三言兩語把一頭霧水的衆人講得醍醐灌頂。“毛總總能給我們講清項目達成的技術思路和可行性,讓我們自發地去衝去拼”。有人如此評價毛總:“他看得清,看得准,看得遠,還能帶著你往前衝。” 

  在這個年輕的團隊中,與技術同行的還有創新能力。 

  一輛龐大的坦克,僅僅一個傳動部件就大有文章。 

  99A坦克的一個革命性進步是傳動系統得到大幅提高。 

  在毛明看來,傳動系統的研發比發動機還難,我國能自主研發商用車輛發動機,但不能研發自動變速器就是例證。傳動系統要適應很大的車速、負載變化範圍,尤其是戰車要實現在不切斷發動機動力的情況下換擋,才能連續加速。此外,履帶車輛和汽車不一樣,汽車的轉向和變速是分開的,履帶車輛則通過綜合傳動實現變速與轉向。 

  而眼下,液力機械綜合傳動裝置集變速、轉向、制動與操縱等功能於一體,集液力傳動、液壓傳動、機械傳動與自控等技術於一身,這些現代坦克先進性的典型標志,只有德國、美國、英國、法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能够研制、生產。 

  面對這一道道關坎,在毛明的字典裡沒有“退路”二字:他深知“突破了就是世界先進,解決不了,那就老老實實承認落後!”他帶領傳動系統團隊,一路攻堅克難。 

  鄒天剛,三代改傳動部件的副總設計師,70年代生人,標准的兵器70後傳人,擺在他們面前的難題層出不窮。 

  相比三代主戰坦克,三代改坦克的功率大幅增加,車重也相應增加,這對變速器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要承受住大功率,更要在傳動之外實現制動功能——讓坦克不僅能開得足够快,還能及時停下來。 

  “如果不能及時停下來,哪敢開快啊?機動性再好也無法發揮。”團隊成員解釋說。 

  “三代改坦克無論是車速,還是制動性能上,都已是世界領先水平,傳動、轉向、制動三者的綜合,更是車輛行業的創新。”鄒天剛打比喻說,“我們讓坦克有汽車實現不了的功能,但開起來和汽車一樣方便。” 

  讓這些年輕人打心眼裡佩服的是,這些創新早在20多年前就投入研發。1997年,毛明就高瞻遠矚地創建了坦克傳動重點實驗室,帶領團隊開始了具有自動換擋、方向盤轉向、聯合制動的液力機械綜合傳動的研發。 

  “當時在我國,液力機械綜合傳動的概念都沒有,工業產品體系裡更沒有,甚至連行星輪軸承的計算方法也沒有。”一群年輕人在毛總師帶領下,白手起家幹起來,嚴冬酷暑“三班倒”,硬是把三代改的傳動部件從無到有地“創造”出來。 

  “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毛明說,其中融入了老一代的經驗,又擁有了計算機、數據庫等新信息技術,相比三代主戰坦克,無論在性能還是技術,三代改都有了跨越式發展。 相比三代坦克歷經十五載研制,三代改系統集成不過用時7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