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入秋以來,俄羅斯突然改變中東政策,加大對“伊斯蘭國”的空襲力度。為了支持巴沙爾政權,俄打擊目標有擴大到叙所有反對派的嫌疑,而這些勢力,背後的支持者恰恰就是土耳其。
其二,“擊落門”前夕,俄方公開其“戰果”中,突出顯示其炸毀“伊斯蘭國”石油設施及運油車隊。國際社會都心知肚明,“伊斯蘭國”的石油大都是通過土耳其邊境出去的,土方在其中有利益。
其三,更重要的是,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一直煽動民族主義、“泛突厥主義”,夢想背靠北約做中東“霸主”,恢複“奧斯曼土耳其”當年的榮光。為此,安卡拉一直光明正大地支持叙利亞反對派。“擊落門”發生後不久,土耳其居然不顧國際輿論兵發伊拉克,開了侵犯鄰國國家主權的惡劣先例。
當下,土耳其不願意就“擊落門”道歉賠償,俄土較勁還在繼續。俄羅斯方面則從最初的“懵”狀態醒來,大招頻出,步步緊逼,但公開排除“軍事打擊”土耳其。
其一,公開埃爾多安兒子及土方與“伊斯蘭國”的石油走私,從國際輿論上搞臭土耳其,占得道義的高點。俄羅斯公布的衛星圖片來看,“伊斯蘭國”石油車隊在土耳其邊境排著長隊最具殺傷力,任憑埃爾多安巧舌如簧也不能讓世人打消懷疑,連一貫偏袒土耳其的歐美媒體這次也站在俄羅斯一邊。畢竟,“伊斯蘭國”給歐洲的創傷是血淋淋的。
其二,從簽證、農產品進口、旅游、教科交流等軟的方面著手,對土耳其進行制裁。土耳其方面預計,這將給土耳其的潛在損失約200億美元。俄羅斯作為旅游大國,是土耳其最重要的客源國家,危機已經使很多俄羅斯人放棄了將土耳其作為旅游目的地。俄羅斯還有一個大招未用,那就是能源供應,土耳其超過60%的能源從俄羅斯進口。當然,這也是一把“雙刃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