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解碼“薩德” 美國編織亞太反導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26 09:24:49


 
  五是數據兼容性強,系統應用廣泛。“薩德”設計之初就把系統兼容性確定為技術重點,並在試驗中解決了與海軍的鏈接互通問題,從而易於同“地基中段攔截”“愛國者”和海軍“宙斯盾”等系統隨機構成各種形式的多層反導體系,做到情報資源共享和協同作戰。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目標識別能力強大。“薩德”系統使用的AN/TPY-2型X波段雷達,號稱當今世界上最大、功能最強的陸基移動雷達。美軍方宣稱其探測距離為500千米。由於雷達探測距離與目標的雷達截面積密切相關,故該型雷達對於彈體尚未分離的上升段中遠程和洲際導彈的探測距離應在2000千米以上。該型雷達可在870千米距離探測到雷達截面積較小的隱形目標,故具備相當的反隱型戰機能力。該型雷達使用的窄波束,則能在580千米左右的距離精確評估目標彈頭的預計位置,並識別假彈頭。

  在東北亞特定地緣環境下,“薩德”在韓國實施“前沿部署”後,其雷達監控範圍可深入覆蓋東北亞腹地,平時可攝取該地區國家諸多情報、積累目標特征數據,戰時則充當早期識別與跟蹤工具、提升導彈攔截概率。這就使“薩德”不局限於充當單純的被動防衛性“盾牌”,還具備了相當的攻勢防禦能力,從而遠遠超出了朝鮮半島防衛的需求,極大危害到東北亞地區國家的戰略安全利益。

  隨著朝鮮半島局勢緊張升級,美國借機試圖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使地區安全形勢更趨複雜——

  攪動局勢,美國編織亞太反導網

  近期,美國借朝鮮問題在韓國力推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導致地區安全問題進一步複雜化。近年來,美國頻頻攪動地區局勢,推動其亞太地區反導系統的建設,在全球逐步構建起“以本土為後盾,以亞太、中東和歐洲為重點”的一體化、多層次反導體系。目前,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反導系統建設仍在持續,這將對地區的戰略態勢造成重大影響。

  投棋布子——

  反導系統部署範圍不斷擴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