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革弊鼎新:在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上闊步前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01 10:00:07


 
  軍地部門加強組織領導和頂層設計,國家主導、需求牽引、市場運作的運行體系初步形成,越來越多地方資源進入軍工、軍事訓練等領域,更好服務國防和軍隊建設。

  出台《關於加快吸納優勢民營企業進入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和維修領域的措施意見》等規章制度,成立跨軍地部際協調小組,開通運行武器裝備采購信息網……“民參軍”熱潮湧動,企業數量明顯增加,進入領域擴大、層次水平提升。

  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等為代表,軍民融合正在向網絡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海洋資源、航空航天等領域縱深推進,“中國制造2025” “互聯網+”、 大數據、3D打印等新技術、新業態,成為融合發展、軍民兩利的新引擎。

  ——融合發展,為強軍興軍提供堅實保障。

  這是一組激動人心的數字。全軍駐大中城市約60萬名官兵的飲食保障實現社會化,駐大中城市約1500個單位推行了商業服務社會化,遠離軍隊保障體系單位約20萬名官兵就醫實現社會化保障……一長串的清單,還涵蓋子女教育、公務用車等領域。解除了後顧之憂,部隊官兵備戰打仗心無旁騖、勁頭更足。

  這是一次意蘊深遠的突破。2014年3月,空軍派出戰機搜救馬航失聯客機,擔負保障任務的隊伍中,出現了地方公司的身影。這一幕折射出軍隊社會化保障改革深入推進,正由飲食、就醫等生活保障,向作戰和非戰爭軍事行動保障延伸,初步朝向常態化、制度化融合,新形勢下的擁軍支前內涵不斷拓展。

  ——融合發展,為強軍興軍引才集智聚力。

  3年來,借助軍民融合,積極推進部隊人才和地方人才兼容發展,越來越多的打贏人才走入軍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