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美俄競相發力,北極冷戰再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27 11:11:32


 
  二戰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北冰洋不再是人類不可逾越的禁區。冷戰爆發後,寒冷的北冰洋地區成了美俄“必爭之地”。與俄羅斯一樣,美國也是最早參與北極爭奪的國家之一,早在1941年,美國空軍就在格陵蘭島建立了空軍基地。由於北極是美蘇之間距離最短的地區,這裡一度成為全球洲際導彈部署最密集的地區。水面之下,1958年8月,美國核潛艇“鸚鵡螺”號首次穿越北極地區的冰層;1959年3月17日,美國“鰩魚”號核潛艇第一次在北極點破冰上浮,掀開了兩國潛艇在冰冷的北冰洋激烈暗戰的序幕。美國曾花費巨資在北極建起一個規模驚人的早期預警系統,以監控從阿拉斯加橫跨加拿大到格陵蘭的整個天空,旨在防止來自蘇聯的核攻擊。

  隨著冷戰的結束,北極在美國戰略規劃中的地位明顯下降。儘管美國先後於1994年、2009年發布《美國北極政策》等文件,但比起俄羅斯、加拿大等國家,美國對北極事務的重視程度和資源投入都“保持一種低姿態”。

  2013年是美國政府實施北極戰略力度最大的一年。當年5月初,奧巴馬政府頒布了《北極地區國家戰略》;5月21日,美國海岸警衛隊發布了《海岸警衛隊北極戰略》;11月22日,美國國防部又頒布了《國防部北極戰略》。這一系列北極戰略計劃的出台,表明奧巴馬政府在其第二任期內開始“向北看”戰略,把更多的精力和資源投入到北極這個寒冷而又充滿希望的“新邊疆”。

  美國潛艇部隊司令托法洛說:“北極環境在國防中發揮關鍵作用,有著上千英里北極海岸線的美國在這一地區具有強烈的安全和國土防禦利益。”軍事實力是美國插手北極事務和實現戰略利益的重要抓手,在新戰略的指引下,美國計劃進一步增強投入以彌補所謂的“能力差距”。自2007年俄羅斯插旗事件以來,美國正有步驟地增強其在北極的軍事行動能力,包括試驗新裝備、加強人才儲備及情報搜集工作等。2016年,美國總統奧巴馬推動國會撥款支持破冰船領域的“關鍵投資”——投入30億美元建造3艘新船。與俄羅斯大刀闊斧加大在北極軍事投入不同的是,美國主要採取加強與加拿大、挪威等北極周邊國家的協調與合作,共同對抗來自俄羅斯的壓力。近年來,美國在北極地區參與的軍事演習頻度和規模不斷提升,包括聯合加拿大、挪威及其他北約國家共同開展的“聯合勇士”“冰點”“寒冷反應”等演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