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僅靠制裁恐難迫使朝鮮棄核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28 15:36:49


資料圖:制裁朝鮮,美日韓三國各有盤算。(來源:大公網)
  中評社北京3月28日電/聯合國安理會3月2日通過的對朝制裁決議,顯示了國際社會反對朝鮮“擁核”及維護核不擴散體系的意志和決心,但是,國際制裁能否阻止朝鮮擁核,則存在相當不確定性。從當前形勢看,國際制裁可能遲滯朝鮮發展核武器的進度,但恐難迫使其放棄核武器。

  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2270號對朝決議,被很多外國媒體稱為聯合國歷史上“最為嚴厲”的非軍事制裁。這一制裁的特點是範圍廣,力度大,既有實際意義也有象徵意義。制裁領域涉及經貿、金融、海運航空、武器交易及能源燃料等方面,而制裁對象則包括個人和機構。而且,這一決議“要求”國際社會履行這一決議,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建議”各國履行決議,從而使這個決議具有了必須履行的“強制性”和“約束力”。

  不過,聯合國的制裁雖然極為嚴厲,但仍留下了一些餘地。雖然受到制裁後,朝鮮與外國的貿易、旅遊都將受到影響,但並不是完全中斷,而是有相當部分可以照常進行。而且,朝鮮把建立“自立的民族經濟”作為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總體上說,朝鮮經濟是游離於國際體系之外的、靠內部循環運作的經濟。世界性的經濟危機、金融危機對其影響亦微乎其微。朝鮮既不願也難以融入國際經濟體系之中。因此,此次側重於經貿制裁的安理會決議雖會給朝鮮經濟造成一定影響,但不致於使其全面崩潰。

  核試驗和發射活動前,朝鮮對國際社會的反應和可能實行的制裁也應是有所準備。金正恩執政後推行經濟政策調整,在工廠企業和農村推行“責任制”調動幹部群眾積極性,就包含著應對國際制裁的成分。近年來金正恩一再強調反對“進口病”,要求民眾多造國貨,多用國貨,並提出“自強力第一主義”,更是為對付國際制裁。“活不好,死不了”已成為朝鮮在國際制裁下的寫照,也是常態。

  如果制裁長期持續下去,朝鮮能否“頂得住”,則取決於三大因素,一是政權是否穩定;二是是否發生連年的重大自然災害;三是在形勢出現變化時各國的制裁是否持續保持高強度。至於制裁能否長期下去,則取決於各國的利害權衡。

  關於最後一項,美日韓意圖各異:從某種意義而言,美國希望朝鮮對制裁的反彈越強烈越好,這樣就更有借口在東北亞地區增強軍事存在,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也更加理直氣壯;日本則希望搭上制裁朝鮮的“便車”,推動其國內保守化的政治進程。美日表面聲稱制裁是針對朝鮮,而實際卻還有深層意圖。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