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李北光:2025年中國製造業指數 接近日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4-08 00:30:08


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李北光(中評社 黃博寧攝)
  中評社香港4月8日電(記者 黃博寧)去年5月間,國務院發佈《中國製造2025》戰略規劃,受到國際輿論關注。根據規劃,中國將在2025年完成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轉變,實現製造業趕超德國和日本的目標。

  香港科技園昨日舉辦《亞太創新峰會2016》系列峰會,邀請《中國製造2025》主要起草者之一的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李北光解讀文件。他表示,創新是中國解決系列問題的導向,中國面臨中等收入陷阱的實質是,發展中國家在追隨發達國家的時候,對其核心技術有依賴,無法進行突破,產業結構偏低,導致的高端製造不足、低端製造過剩。

  他表示,以中國目前勞動成本上漲、產能過剩的情況看,上述問題亟需得到解決,中國希望在2025年成為製造業強國,總體水平與德國和日本接近。規劃希望,屆時在高鐵、航天等一些領域,成為世界領先強國;在機器人、航運工程、機床、能源汽車等領域,達到世界一流;通信技術、工業雲等11項技術實現重點突破;在一些仍然達不到世界領先水平的領域,實現某些點上的突破。

  李北光表示,儘管中國服務業的產值已經超過製造業,中國的經濟轉型仍然以製造業為主戰場,“服務業是皮、製造業是毛”,在這一艱難轉型中,中國仍然有每年1600萬的城鎮化需求、城市結構消費以及高端消費、巨大的迴旋餘地和超大規模的市場作為支撐。

  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發達國家的低端需求降低,為了使得製造業迴流本國,美國推出工業互聯網技術,德國推出工業4.0,希望以供應優勢倒推產業發展,中國則希望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實現信息技術和製造融合,完成製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和國際化。

  他表示,中國有持續推進製造強國的戰略定力,在“十三五”規劃中搭好創新基礎,實施三步走戰略,在2025年推出《中國製造2035》,再於2035年推出《中國製造2045》計劃,向製造強國邁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