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原材料價格暴跌歸咎中國?錯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4-08 09:36:50


  中評社香港4月8日電/中國目前的經濟增長放緩無疑對全球經濟有很大的影響。但它在原材料價格下跌中的作用比人們通常所說的更加有限。

  法國《世界報》4月7日載文《中國在原材料下跌中所起的作用有限》,文章說,中國經濟增長和原材料價格之間確實存在著顯而易見的關聯。2000年之初,當中國經濟加速增長時,原材料價格也跟著大幅上漲。而到2011年中國經濟增長開始放緩時,能源價格下跌了70%,金屬價格下跌50%,農業原料價格下跌35%。

  然而,正如亞洲開發銀行進行的一項新研究所證實的那樣,盡管中國在原材料市場上發揮重要作用(如它代表著全球金屬、煤炭和豬肉大約一半的消費),但遠不像人們所想象的那樣占主導地位。它占全球食糖、小麥、家禽和牛肉消費不足1/5,占原油消費的12%以及天然氣的5%。事實上,出現價格大跌的原材料,主要是石油(-73%)和天然氣(-55%)都是中國相對來說對其影響很小的原材料。

  此外,中國的實際消費比各種數字讓人想象的還要疲軟。傳統評估沒有考慮到國際生產鏈,只考慮到一個國家的生產總量及其進口,進而確定其消費水平。但對於中國來說,它所“消費”的產品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實際上被用於生產出口商品。例如,中國近1/3的金屬需求用於滿足外國需求。扣除中國出口制成品所用的原材料可能會極大地削弱中國在這一市場上的表面作用。查看價格波動可進一步證實這個觀點。

  例如銅的情況:從2001年至2006年,其價格出現了極大的變動,根據不同年份,先是下降30%,後來又上漲150%,而在此間,中國工業生產增長和對銅的需求的增長相對來說依然是穩定的,大約分別為15%和20%。很顯然,與全球供需、投機需求和調整庫存相關的其他因素也在價格的變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外,盡管中國經濟增長自2011年以來已經放緩,但其原材料消費增長還是超過了世界其他國家。因此,它的份額增加了!

  這絲毫不令人感到意外,因為中國經濟增長盡管明顯低於其曾經達到過的兩位數最高點,卻依然高於6%。從以投資為主的經濟增長模式向以消費為主的模式轉變將拉低對金屬和能源的需求,但將增加對食品和服務的需求,因此也就增加了對農產品的需求。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