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鯤鵬”展翅後中國轟炸機何時進入20時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18 15:54:06


 
  在這6種型號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轟-6I四發渦扇亞音速轟炸機。在談到轟-6K時,很多人都會提及轟-6I。因為轟-6I的改進方向跟轟-6K有很大的相同之處,都是用更先進的渦扇發動機更換原來的WP-8渦噴發動機。只不過轟-6I的改進設想是在1970年提出的,比轟-6K早了近四十年。當時,航空部門計劃用4台波音707客機的JT3D-3B渦扇發動機代替2台WP-8渦噴發動機——2台放在發動機短艙內,另外2台吊掛在機翼下。後來,航空部門又將發動機型號改為英國斯貝512-5W,並最終獲得上級的批准。1978年1月,換裝4台斯貝512-5W的轟-6I成功首飛。此後,該機的試飛結果印證了設計人員的預期效果:起飛、著陸、爬升、航程等主要性能指標均大幅提升,尤其是航程從5760千米增加至8000千米以上,與如今的轟-6K基本相當,正常載彈量也從3噸提高到6噸。雖然轟-6I比較成功,但是由於當時改裝成本增加、零備件難以保證供應以及空軍後勤保障能力的局限等原因,這一項目最終停止研製。

  第二代轟-6:導彈化是最大特點

  進入上世紀80年代後,第二代轟-6開始陸續進入空海軍航空兵部隊服役。這一代的最大特點就是導彈化,包括轟-6D、轟-6E、轟-6F、轟-6G、轟-6H、轟-6M以及國產第一代空中加油機轟油-6/轟-6DU。這些型號基本上都具備掛載各型空艦導彈或空地導彈對海上、地面目標實施精確打擊的能力,導彈掛載量2~4枚,是目前我國海空軍航空兵遠程打擊的主力。不過,受制於原型機的設計,尤其是WP-8發動機已經落後的性能,第二代轟-6雖然航電設備得到了大幅改進,但是飛行性能的提升潛力已經到了極限。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第三代轟-6K終於浴火重生,並且擁有了“戰神”這一名副其實的綽號。轟-6K換裝了2台俄制D-30KP-2/WS-18渦扇發動機,氣動布局也相應進行了改進設計,同時全面採用最先進的航電設備和座艙布局,最大航程8500千米以上,作戰半徑可達3000千米以上,最大載彈量也進一步增加至9噸,是我軍現役航程最遠、載彈量最大的作戰飛機。

  轟-6K的主要使命是掛載6枚AKD-20空射巡航導彈對敵方重要的縱深目標實施精確打擊,該型導彈的最大射程為2500千米。因此,轟-6K掛載AKD-20後理論上具備打擊美軍關島基地的能力。不過,我們應當承認,轟-6K事實上已經達到了轟-6的改進極限,中國未來需要的是一型全新設計的遠程轟炸機,一型真正擔負起三位一體核反擊力量的戰略轟炸機。

  其實,很多人可能不了解的是,早在1970年軍方就提出全新研製一型遠程戰略轟炸機,這就是如今我們只看到模型的轟-8。轟-8的主要技術性能指標以蘇聯米亞-4為目標,最大起飛重量163噸,載彈7噸時最大航程11000千米,巡航速度800~850千米/時。從現存的設計方案模型看,轟-8可以視為轟-6的放大版,動力裝置採用4台910甲渦扇發動機,備用方案為6台JT3D-3B渦扇發動機。不過,轟-8還沒有真正進入到實質設計階段就黯然下馬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