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俄羅斯在敘引爆“炸彈之父”有何意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9-15 08:36:17


 
  勝過“炸彈之母”

  今年4月,隨著“轟”的一聲巨響,美軍在阿富汗東部針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投放有“炸彈之母”之稱的GBU-43炸彈。“炸彈之母”重約9.5噸,內部裝藥8.2噸,爆炸當量11噸。與普通炸彈相比,“炸彈之母”的爆轟反應時間比普通炸藥多出幾十倍,所以衝擊波的破壞作用要比普通炸藥大得多。

  長期以來,美俄一直在軍事技術優勢上相互抗衡,從“炸彈之母”和“炸彈之父”的誕生上便可以看出。2003年3月,“炸彈之母”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埃格林空軍基地炸響,此後,俄羅斯也加快了對巨型炸彈的研製步伐,並立志要研製出比“炸彈之母”威力更大、爆炸力更強的炸彈。2007年9月,俄羅斯成功試爆了被稱為“炸彈之父”的新型炸彈。

  從性能和威力上看,“炸彈之父”確實比“炸彈之母”高出一籌。“炸彈之父”的爆炸當量相當於44噸,是“炸彈之母”的4倍。“炸彈之父”的爆炸半徑300米,殺傷面積28.3萬平方米,而“炸彈之母”的爆炸半徑150米,殺傷面積7.07萬平方米,遜色不少。

  分析人士認為,在美國使用“炸彈之母”之後,俄羅斯在敘利亞亮出威力更大的“炸彈之父”,不排除在武器裝備性能上“叫板”美國的意圖。

  反恐利器

  無論是“炸彈之父”還是“炸彈之母”,都很適合打擊山區和叢林地區的隱藏目標,被美俄視為打擊隱藏在山區的恐怖分子的有效武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