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署瀕海戰鬥艦支援兩棲登陸戰是海自推進信息化軍事變革的重要抓手,海上自衛隊申請的下一年度經費預算為1.221萬億日元,大漲5.7%。海自擬於2018年度耗資964億日元繼續建造2艘瀕海戰鬥艦(採購費分多個年度支付,經費分別列入2018年和今後數個年度預算),預計2019年使排水量3900噸的新型瀕海戰鬥艦數量達到5艘。
近年來,海自作戰理念正在從傳統的“重視防空”(守勢作戰)轉變為“重視進攻”(攻勢作戰),特別是2016年3月新“安保法案”生效前後,海自開始研究新型作戰理論——通過建造射程更長、防護能力更強的水面艦艇來實施“分散進攻戰術”。簡言之,就是將數艘水面艦艇整合成一個作戰集群,根據海自綜合集成射擊指揮體系的情報搜集與分析,在對方發射反艦導彈前發起超視距“先發制人攻擊”。
為此,海自從2016年起停止建造極其燒錢的“宙斯盾”防空驅逐艦,轉而著力優化和改進艦隊裝備體系,引入瀕海戰鬥艦,建設更具進攻性的作戰平台,當前該型艦艇已有3艘下水。海自期望該型艦艇在擁有多樣化任務應對能力的同時降低建造成本。
不僅如此,增強潛艇部隊實力也是海自長期建設重點之一,主要做法是繼續推進蒼龍級潛艇建造。從2005年3月起海自按照每年1艘的速度採購蒼龍級潛艇,2018年度將耗資715億繼續採購1艘排水量3000噸的蒼龍級AIP潛艇(不依賴空氣推進),使該型潛艇數量增至13艘(注:海自潛艇部隊建設目標是至2021年海自將保有16艘蒼龍級和6艘親潮級潛艇)。
自衛隊申報的2018年度防衛預算除用於軍種建設外,還將大量經費投入到衛星和網絡空間領域,希望先聲奪人占據攻防制高點,謀求生成新質作戰能力,說明防衛省預算規劃具有一定前瞻性。2018年度防衛省擬花費887億日元利用各型人造衛星實施情報搜集、信息通信和指揮管理,其中用於通信衛星使用、相關設施建設耗資730億日元,租用地方商用光學衛星、地球觀測衛星耗資112億日元。此外為確保網絡空間安全,自衛隊“網絡防衛隊”申報了145億日元的預算,其中近100億日元用於優化“網絡防衛隊”編制體制,使其從現有110人增至150人,相關職能任務也大幅拓展,另外45億日元用於開展關於應對網絡攻擊和人工智能的研究。
來源:參考消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