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國防戰略重回“大國競爭” 遏制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18-01-25 10:56:52


 
  “空海一體戰”理論明顯加強了美國空軍、海軍的地位,美軍建設資源大量向空海軍傾斜。為了緩解美國陸軍的焦慮,也為了使“空海一體戰”更加全面,美國國防部又提出了“聯合作戰進入”“多域作戰”等概念,淡化軍種色彩,因而受到美軍高層和各個軍種的追捧。

  其實,無論“空海一體戰”,還是“聯合作戰進入”或“多域作戰”概念,沒有一個是針對反恐作戰,都是針對國家之間高強度對抗的作戰理論。

  在上述理論指導下,近年來,美軍不斷加強武器裝備研發和軍事力量部署,以應對中國所謂“反介入/區域拒止”挑戰。

  在新一代主戰裝備上,F-35戰機正取代F-16、A-10攻擊機、F/A-18、AV-8B等,計劃裝備2400架以上。同時,美軍正加速研發無人作戰力量和提高網絡作戰能力。為強化在亞太的軍力,美國陸軍近18萬派駐海外兵力中,7.5萬人在亞太地區。美國海軍約280艘派駐海外艦只中,54艘左右在太平洋地區。

  眼下,美軍仍在繼續加強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部署。美軍太平洋艦隊下轄第三、第七艦隊,第三艦隊負責東太平洋,第七艦隊負責西太平洋,為了緩解第七艦隊因日益繁重的戰備執勤造成的兵力窘迫,美軍正在實施“第三艦隊前移”戰略,以彌補兵力不足。

  馬蒂斯的《國防戰略報告》對中國和俄羅斯的指責充滿冷戰思維。對於中國,報告說:“中國正在持續發展的軍事現代化項目的近期目標是尋求獲得印-太地區的霸權,並在未來取代美國,取得全球的主導地位。”

  對於俄羅斯,報告說,“俄羅斯……改變歐洲和中東的安全和經濟架構,為己所用。俄羅斯正在擴張的現代化核武器,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是明顯的挑戰。”

  美國應對所謂中國“挑戰”的當前手段,主要是實施“印太戰略”,遏制中國崛起。2018年1月18日,美國、印度、日本、澳大利亞四國的海軍將領,在印度新德里舉行了號稱“印度香會”的“瑞辛納對話”,這個由印度政府主辦的會議的焦點,是應對所謂“中國崛起對區域的衝擊”。面對眾聲喧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的回應非常冷靜:“個別國家和個別人,他們的不安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他們應該問問自己的不安到底是什麼。”

  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針對2018美國《國防戰略報告》答記者問時說,報告“罔顧事實渲染所謂大國競爭和‘中國軍事威脅’,充斥著‘零和’博弈、對立對抗等不實論斷”,“中國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不搞軍事擴張,不謀求勢力範圍,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與心懷霸權思想的某些國家不同,中國無意稱霸爭霸,‘尋求霸權’這頂帽子扣不到中國頭上。”

  針對馬蒂斯《國防戰略報告》對俄羅斯的指責,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的國防戰略是‘對抗性的’”,其企圖是“美國軍方正在爭取‘增加經費’”。在聯合國總部舉行的記者會上,拉夫羅夫表示:“美國不是基於國際法進行正常的對話,而是極力通過這種對抗性的構想來證明自己的領導地位,我們對此感到遺憾。”同時,拉夫羅夫還表示,俄羅斯願意通過對話與美方討論軍事戰略。這種開放性的表態,有讓美方重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覺。

  美國將國防戰略的著力點從反擊全球恐怖主義調整回到所謂“大國競爭”,有其客觀的原因:一是美國認為反恐戰爭已經取得基本的勝利,雖美軍反恐鐵拳所及,至今難以消停,許多相關國家至今處於混亂甚至戰亂之中,經濟凋敝民不聊生,但作為能夠威脅美國安全的恐怖組織網絡,已經七零八落;二是美國因中國等新興大國崛起產生的難以言說的焦慮日益嚴重,中國和俄羅斯不僅綜合國力增強,而且其發展模式與美國津津樂道的那一套大相徑庭。

  美國國防戰略重回“大國競爭”令人憂慮,很明顯,它體現的是一種對抗思路,而非合作、妥協思路。無論是從其表述方式,還是內容構成,都讓人分明看到了冷戰的影子,甚至是複活。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