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應對變局,北約指揮結構調整三部曲
http://www.CRNTT.com   2018-12-03 16:57:39


 
  蘇聯解體後,基於雅爾塔體系的兩極格局瓦解,歐洲政治安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失去戰略對手的北約,重點轉向關注應對全球範圍內的政治軍事危機,建立以自己為中心的國際秩序。

  一是3份戰略概念文件勾勒改革方向。北約於1991年發布《新戰略概念》,對“集體防禦”概念進行更明確界定;1999年發布《聯盟戰略概念》,明確可以在未經聯合國授權情況下對防區外進行軍事干預,並將決策原則從“協商一致”改為“自願聯合”;2010年發布《積極參與現代防禦》戰略概念,重點強調實施先發制人打擊、在全球展開軍事行動和加強網絡戰攻防能力等。3份文件在時間軸上描繪了北約從地區走向全球、從防禦走向進攻的戰略方向,也反映了其指揮結構以及武裝力量結構的改革方向。

  二是指揮結構向扁平化發展。隨著現代戰爭制勝機理和國際安全威脅的變化,北約多次大規模精簡作戰指揮機制,使其朝著扁平化方向發展。其思路是,對戰略級司令部進行重新定位,對戰區戰術級指揮機構進行大規模合併,對冗餘低層級作戰指揮機構進行大量裁撤。2013年,北約基本構建起由盟軍作戰司令部和改革司令部為第一指揮層級,南北兩個常設聯軍司令部為第二指揮層級,聯合陸、海、空軍司令部為第三指揮層級的作戰指揮結構。該階段北約改變過去只追求規模效應與完整結構、強調單純防禦的發展思路,更加注重實效性,不斷增強在傳統防區外軍事干預和管控能力,並在科索沃、利比亞等多場局部戰爭中進行檢驗。

  未來發展

  軍事指揮結構趨向多元,尋求功能拓展

  在2014年爆發的烏克蘭危機中,北約延續其在伊拉克和俄格衝突中“拖泥帶水”的表現,引發部分成員國的擔憂,美國總統特朗普還不時拋出“北約過時論”,激起千層浪。對表當下美國最新歐洲安全戰略和重回“大國競爭”的企圖,北約面臨如何繼續加強對俄遏制和威懾、如何防止歐洲國家聯合發展自主防務以及如何增強反恐處突能力等問題。通過“蟒蛇”等軍演或可窺見改革端倪。

  一是注重海上安全。為應對所謂俄羅斯威脅,北約在第一指揮層級新建大西洋聯合司令部,旨在牢牢把握大西洋航道安全,防止俄羅斯的戰略擠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