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40年來,中國陸軍武器裝備實現了哪些跨越
http://www.CRNTT.com   2018-12-07 09:07:33


各類武器裝備模型展示。
 
  陸軍作戰部隊分類建設也取得突破,重型機械化部隊、輕型機械化部隊、兩棲作戰部隊、山地作戰部隊等成套配裝不同類型作戰裝備,陸軍部隊武器裝備成建制成系統形成作戰能力和保障能力。部分一線陸軍集團軍和重點應急作戰部隊還全面換裝了新式武器裝備,整體作戰能力得到顯著增強。

  其後,陸軍部隊編成規模又在幾輪精簡整編過程中得到進一步優化,陸軍集團軍數量減少到18個,部分集團軍改行“軍-旅-營”編制,部分集團軍開始編配陸軍航空兵團,陸軍立體機動作戰能力實現全面提升。2015年12月31日,陸軍領導機關在新一輪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應運而生,調整組建13個陸軍集團軍,“按照機動作戰、立體攻防的戰略要求”,“加快實現區域防衛型向全域作戰型轉變,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新型陸軍”。

   三代主戰坦克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主戰坦克,號稱“陸地猛虎”,是現代陸軍地面機械化作戰能力的重要體現。但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陸軍的坦克裝甲裝備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形成巨大的代差。當時,世界主要國家軍隊大多已經全面換裝第三代主戰坦克等先進裝備,而中國陸軍還是以第一代坦克裝甲車輛裝備為主,只有59式中型坦克、63式水陸兩棲坦克、69式輕型坦克以及63式裝甲輸送車等,整體戰術技術水平嚴重落後。

  59式中型坦克是中國陸軍的第一代坦克,是在蘇聯T-54A坦克基礎上通過技術引進、仿制生產的,1959年開始裝備部隊。在其後40多年裡,59式坦克及其改進型始終是陸軍裝甲部隊的主力。而在這期間,國外坦克已從第一代發展到第三代。

  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兵器工業曾經研製成功第二代主戰坦克,但由於其整體戰術技術水平沒有全面實現根本性突破等原因,只是進行了小批量生產、試裝備試使用。在國防科技工業“多研製、少生產、搞好技術儲備”的總體布局之下,國家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安排專項經費以支持三代坦克的研製。

  當時,遠在千里之外的中東地區發生的兩場局部戰爭也給我們提供了啟示。20世紀80年代初,伊朗和伊拉克大打出手,在兩伊戰爭的地面戰場上,雙方不同代際的坦克對抗作戰效果迥異。1991年1月17日,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伊拉克發動了海灣戰爭,在42天作戰中,儘管美軍以空襲作為主要作戰手段,地面作戰行動只進行了短短100小時,但在地面戰場上,美軍M1A1主戰坦克與伊軍坦克的對抗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第一代改進型坦克根本無法與第三代主戰坦克對陣叫板,只能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而美國陸軍航空兵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掛載16枚“海爾法”半主動激光制導空地導彈,居高臨下在10公里距離以外開始瞄准、攻擊坦克目標,真正成為伊軍裝甲部隊的“克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