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一意孤行強化極地軍事能力
http://www.CRNTT.com   2020-12-23 10:09:34


 
  首先,北極地緣、經濟與戰略價值愈發凸顯。北極地區蘊藏豐富的自然資源,據美國家地質調查局保守估計,該地區石油儲量為900億桶,天然氣儲量為47.3萬立方米,占全球未開採石油和天然氣總量的22%。此外,北極擁有大量鈾、鐵、金剛石等戰略性資源。與此同時,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北極最早將於本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迎來“夏季無冰期”,位於加拿大和西伯利亞沿岸的西北與東北航道有望成為連接歐亞和歐美大陸的最便捷水上交通要道。這些因素使得北極的戰略地位顯著提升。

  其次,美國認為其在北極地區處於相對弱勢地位。以破冰船為例,美國目前擁有的“北極星”號和“希利”號兩艘破冰船,因建造時間過長,船體老化嚴重等問題,難以滿足美國深度介入極地事務的野心。對此,美方甚至考慮購買或租賃外國船只作為權宜之計。此外,缺乏極地深水良港的不爭事實,使美國難以保證在極地的長期存在。

  最後,地區其他國家享有的相對優勢地位,讓美國如鯁在喉。與美國相比,俄羅斯在後冷戰時期並未放棄對北極的關注,並將北極視為關乎自身生存與發展的戰略大後方。雖然俄羅斯在北極地區的各種舉措多以防禦為目的,但在美國看來,俄羅斯正試圖塑造排他性的“反介入與區域拒止”環境,尤其是隱藏在北冰洋深處的俄戰略核潛艇,能夠憑借當地複雜的海洋電磁環境,輕鬆突破美反導系統攔截,對美國本土實施突襲。

  執行效果仍存疑

  儘管特朗普政府試圖扭轉美國在極地的“被動”地位,但在一系列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其極地戰略充滿不確定性。

  一方面,北約成員國的極地政策與立場存在較大差異。早在2018年9月,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就表示,北約國家應在北極理事會框架下與俄方展開協商與合作,這與美企圖拉攏北約國家共同對抗俄羅斯的政策主張相去甚遠。另外,美國和加拿大在西北航道主權歸屬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勢必對兩國在北極地區的長期合作造成不利影響。

  另一方面,美國片面強調用競爭與對抗代替對話與合作的政策主張,恐將引發地區其他國家對等性反制舉措,這不僅有違國際社會就通過和平對話處理極地事務達成的廣泛共識,也不利於整個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來源:中國國防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