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當代文學簡史》
http://www.CRNTT.com   2021-03-26 16:19:34


  中評社北京3月26日電/據人民網報道, 20世紀80年代以來“重寫文學史”成為當代中國最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洪子誠、陳思和等人的中國當代文學史就是這一思潮的重要成果。儘管學界在“文學史有無必要”或“如何重寫文學史”等問題一直沒有形成共識,但是,許多有志之士不斷進行文學史書寫。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程光煒、孟繁華、丁帆、顧彬、陳曉明等學者的文學史著作相繼出版,又一撥重寫潮流已然形成。

  陳曉明的這本《中國當代文學簡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體現了通俗性和學術性結合的特點。作為由張江主編的文藝通識叢書中的一部,讀者的定位是廣大幹部群眾、文學愛好者以及非文學專業的從業者等。這一叢書的編寫拆除了高冷文學藝術與民眾文藝熱情之間的藩籬,“讓文學知識走出專業研究的殿堂,來到人民大眾之中”“理解沉積在作品之中的意蘊,提高審美水平”。《中國當代文學簡史》更多是給讀者進行粗線條的文學脈絡梳理,讓讀者對中國當代文學70年的發展輪廓有初步的理解和大致印象。

  但是,這種通俗性追求並不是以放棄學術性的學理分析為代價的。《中國當代文學簡史》的表述盡可能通俗易懂,將原有的一些理論概念改為更為通俗平易的說法。如在“百花文學”的論述中,陳曉明表現出慣有的宏闊理論視野,將這一文學想象置於思想史、文學史、期刊史等知識文化網絡中進行分析,只言片語卻寫出了歷史縱深和人性光輝。

  《中國當代文學簡史》體現了現代性與當代性的思想追求,寫出了中國當代文學歷經的歷史曲折道路,寫出了中國當代文學歷經艱難而保持的精神氣質、格局和氣象。中國當代70年的文學歷程是一個現代性的必然選擇過程,是中國面對各種外部挑戰所選擇的道路。這種執著的探索過程充滿了艱難,甚至不乏偏激。《中國當代文學簡史》並不是簡單地判斷歷史對錯,而是去探究歷史為什麼會是這樣、意味著什麼。現代性的文學史是陳曉明文學史建構的顯著特點。作為一位深諳西方現代與後現代理論的學者,陳曉明顯然知道碎片化時代書寫一部當代文學史的難度:如何整合多元、仿真的文學現象,怎樣建構整體、線性的文學史論述?《中國當代文學簡史》採取的策略是保留現代性的歷史觀念、借鑒後現代的歷史方法。如將中國當代文學70年分為“開創與清除”“恢復與變革”“轉型與融通”三個時期,以此抓住貫穿中國當代文學史始終的精神實質,以此來分析其內在的歷史變異。但是,和其他文學史的分期不同,《中國當代文學簡史》直接將先鋒派文學作為多元時期文學流向的起點,“直接的現實前提就是社會意識處於深度的變化調整階段”“直接的美學前提就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存在的創新壓力”“直接的藝術經驗前提就是現代派和尋根派”。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