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副武裝的美軍士兵。 |
中評社北京4月21日電/美國國防大學《聯合部隊季刊》近期發表文章,提出“灰色地帶”衝突理論框架,強調通過反制和報復措施打擊戰略對手,使美國重新奪回“灰色地帶”的優勢地位。近年來,隨著對“灰色地帶”的不斷研究,美越來越強調在“灰色地帶”衝突中掌握主動權,反映其未來戰略的發展動向。
“灰色地帶”
自美國國防部2010年版《四年防務評估報告》出現“灰色地帶”提法以來,所謂“灰色地帶”威脅,成為美國指責他國的話語工具。2018年版《美國國防戰略報告》明確將俄羅斯等國列為戰略競爭對手,把強化印太地區軍事優勢作為優先任務,“灰色地帶”戰術隨之成為美“印太戰略”框架下的主要行動樣式之一。
如何定義“灰色地帶”?外界普遍認為有兩層含義,一是競爭狀態的“灰色性”,二是行為類型的“灰色性”。它一般指低於常規戰爭門檻,又超出正常競爭界限的一種行為。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發布的《“灰色地帶”白皮書》將其定義為:國家和非國家行為體之間以及國家內部的競爭性互動,介於傳統戰爭與和平的二元性之間。
美軍強調應對“灰色地帶”威脅,發展的是一種新戰術。其核心內涵是通過漸進方式懾止對手,強迫對手接受現狀,持續抵消對手實力。隨著“灰色地帶”成為美軍高層和官方文件頻頻提到的熱詞,美軍開始在未來作戰概念開發過程中有意融入對“灰色地帶”戰術的統籌設定。近年美軍不同軍兵種推出的各種作戰概念,如參聯會的“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陸軍的“多域作戰”、海軍的“分布式殺傷”、空軍的“敏捷作戰”、海軍陸戰隊的“遠征前進基地作戰”,都把分散組網、一體指揮、跨域聚能、快速響應作為能力目標。
應對手段
近年來,美軍不斷尋求“灰色地帶”衝突的應對之策。美軍認為,要奪取“灰色地帶”戰略主動權,有兩個要求。首先,美軍需明確“灰色地帶”戰略是改變力量平衡的對抗性嘗試。為應對對手國家“灰色地帶”的挑釁,各作戰力量需要聯合制訂計劃。其次,美軍認為應對衝突的關鍵在於面臨挑釁升級時能夠及時遏止,如可通過邊界演習、情報共享等非戰爭手段改變對手的行為,避免直接軍事衝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