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航展見證中國航空工業騰空翱翔
http://www.CRNTT.com   2021-09-27 12:33:27


 
  價值為帆,領先創新寫突破

  面向科技前沿,自主創新從來都是航空工業的主戰場。

  2021年1月4日,航空工業黨組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出台了《中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組關於踐行集團戰略加快構建新時代航空強國“領先創新力”的決定》,以緊緊抓住當前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和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的窗口期,加快構建新時代航空強國“領先創新力”。

  航空工業黨組書記、董事長譚瑞鬆撰寫署名文章,強調要“擔負重任,做好科技創新排頭兵;履行使命,搶占航空科技新高地。”

  自主創新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代又一代航空人夜以繼日、攻堅克難的堅守和付出。

  2011年1月11日,我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隱身戰機殲20成功首飛;2013年1月26日,我國自主研製的多用途大型運輸機運20成功首飛;2019年10月1日,我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戰術通用直升機直20編隊飛越天安門廣場,首次公開亮相。

  2018年10月20日,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AG600水上首飛圓滿成功。2020年7月26日,AG600成功實現海上首飛。

  ……

  隨著飛機型號的推陳出新,我國航空裝備不僅實現了與世界強者比肩的跨代發展,還實現了從機械化到信息化、從陸基到海基、從中小型到大中型、從有人到無人的跨越;實現了對世界強者從望塵莫及到同台競技的跨越;實現了我國民機產業從蹣跚起步到振翅欲飛的跨越;實現了航空科技研發從亦步亦趨到自主創新的跨越。

  航空科技創新也在“跨圈”發展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航空工業充分利用航空科技手段,通過風洞試驗和空氣動力計算仿真的手段等,助力帆船帆板國家隊在東京奧運會奪得了多項獎牌。還利用空氣動力學原理,為跳台滑雪國家集訓隊量身打造了跳台滑雪專用科研訓練風洞。這是目前世界上同類風洞中尺寸最大、風速控制最精密、測試功能最全面的訓練設施,在國內首次實現了將空氣動力學技術應用於體育科學訓練。航空工業承攬的延崇高速公路、延慶賽區綜合管廊、國家游泳中心南廣場地下冰場建設樁基檢測等任務正在持續緊張建設。航空科技的運用,為冬奧會賽事以及場館和道路建設發揮著重要作用。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央企擔當從來都是航空工業的本色和底色。

  2021年7月,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使河南大地陷入洪水的沼澤。連日強降雨更是造成鞏義市米河鎮多個村莊斷水、斷電、斷網。

  “米河鎮的鄉親們,應急管理部緊急調派翼龍無人機抵達你鎮上空,可暫時恢復中國移動公網通信。”7月21日晚的這條億萬網民贊為最“燃”的短信,點燃了受災村民心中的希望之燈,更激勵著關心關注災情的航空人全力以赴。災情發生後,航空工業啟動“翼龍”-2H應急救災型無人機應急響應機制,全力以赴開展救災。

  7月23日,3架直20直升機飛赴河南省新鄉輝縣洪州鄉、峪河鎮等地域,執行空中勘察和空投救援物資器材任務。

  隨後,運5B飛機“出戰”,飛往滎陽市執行超低空飛行噴灑消毒工作,完成防疫消殺面積達3000萬平方米,預防疫情傳播及病毒傳染等次生災害。

  從應急通信保障生命線,到空投救援物資,再到災後防疫消殺,航空裝備在應急救援中建立了自己的體系化作戰戰場,為國家所需、為人民所需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時,航空工業也以航空速度、航空品質擔綱了一場跨地域協同作戰的央企使命擔當大戲:自主研製的全自動高端口罩機,應用殲20全數字多維協同設計等新技術,3天完成設計發圖、並僅用時16天、比預定計劃提前6天成功下線交付使用。

  2020年2月27日深夜,全自動平面口罩生產線飄出一片片潔白的口罩。航空人再一次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們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勇於擔當、為國分憂的央企頂梁柱。新華社報道說:殲20技術造口罩機,那功夫不是吹的!

  面向國際合作,“空中絲路”成為航空工業長遠戰略布局。

  2018年9月13日,由航空工業發起並主辦的“空中絲路”國際航空合作高峰會在北京召開。航空工業提出了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結合自身優勢,面向航空全產業鏈整合資源走出去的戰略。

  航空工業黨組副書記、總經理羅榮懷表示,我們的目標是通過航空基礎設施建設“布點”帶動航線運營“建網”,進而促進航空製造維修、臨空產業發展和包括旅遊業在內的產業聯動,使沿線國家在與中國合作中建立自身造血機能,形成產業合作良性互動。

  在走向國際合作的道路中,航空工業一直穩扎穩打。

  “梟龍”戰鬥機、K8教練機、“翼龍”無人機……越來越多的航空裝備走向世界,將世界與中國緊密地聯繫起來。

  作為航空工業的民機主打產品,“新舟”60/600飛機的市場開拓與銷售持續推進,目前共有100多架該系列民機在全球1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條航線上投入運營;依托“新舟”飛機的銷售和運營,航空工業為用戶累計培訓各類專業技術人才超過3000名。運12系列飛機是我國目前出口國家最廣、數量最多的民用飛機,已累計交付200餘架,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運營。

  圍繞互聯互通、產業投資、貿易合作領域,航空工業推進產能輸出和跨國經營,推動落實“中非區域航空合作計劃”,加快國產民機走出去,努力架起“空中絲路”。

  安哥拉機場、斯里蘭卡機場等項目建設,更是為“空中絲路”增加了中國航空工業特有的元素,為全球航空工業延伸出新的發展空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