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南太平洋地區走近中國,美澳為何急眼?
http://www.CRNTT.com   2021-12-21 10:51:13


 
  《環球時報》報道,於鐳告訴記者,美法等前殖民宗主國之所以對南太地區高度重視,首先離不開該地區儲量豐富的自然資源,特別是石油、天然氣、鈷、鎂等戰略性礦產資源。南太地區14個獨立島國的陸地面積僅為50多萬平方公里,卻擁有30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專屬經濟區。其次,南太地區位於太平洋中部地帶,扼守亞洲與南北美洲的海上交通要道,二戰期間就是美日在太平洋戰場殊死搏殺的戰略要地。西方海洋霸權的倡導者、《海權論》一書的作者馬漢認為這裡是世界強國爭奪霸權而進行“世界大戰的主戰場”,美國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強調這一地區是美國“至關重要的戰略區”。南太地區水深流急、島嶼密布,戰略潛艦布防於此既易於隱蔽,又便於進攻。因此,美國不容許南太島國與任何非西方國家建立軍事和安全合作關係,並企圖在“軟、硬”兩個方面鞏固自己為“警長”、澳大利亞為“副警長”的地區霸權體系和秩序。

  美澳等國不僅罔顧事實地在國際社會和南太地區渲染中國“新殖民主義論”“新霸權主義論”“資源掠奪論”和“債務危機論”,而且還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密切配合,試圖加強對南太島國的控制,防止該地區逐漸向中國傾斜。2018年,時任美國副總統彭斯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強調,美國決意在印太地區推行民主、法治、良政,宣布向包括太平洋島國在內的印太地區國家提供4億美元推行“透明制度”。今年9月,拜登政府又計劃向14個南太平洋地區主權獨立的島國每年投放10億美元,外媒形容“這是二戰以來美國在南太地區用力最大、規模最廣的金援計劃”。美澳還進一步採取措施,強化在南太地區的軍事優勢。

  殖民與壟斷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儘管美國、法國、澳大利亞等國在政治、經濟和軍事領域強化對南太地區的控制,並意圖離間一些島國與中國的互利合作關係,但這一“圖謀”在該地區普遍實施“北望”戰略,謀求國家政治、經濟真正獨立的情況下難以實現。

  原籍斐濟、現為奧克蘭大學教授的拉圖瓦曾在和於鐳交談時表示,南太地區其實並不存在“中國威脅”,而是某些國家出於地緣政治目的人為臆造“中國威脅論”。斐濟國立大學教授、總統府經濟顧問維拉姆也表示,中國是包括斐濟在內的南太島國人民真正的朋友,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與太平洋島國論壇提出的“藍色太平洋計劃”可以很好對接,推動該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維拉姆說,“資源掠奪論”、“新殖民主義論”與中國沒有絲毫聯繫,他知道在非洲、東南亞等地。有中國參與建設的地方,經濟都發展得不錯。

  “中國人民是我們的兄弟,沒有中國的無償援助,我們的議員或許還在樹蔭下開會。”瓦努阿圖大酋長馬爾羅說過這樣發自肺腑的話。薩摩亞一位前駐華使館官員也告訴於鐳:“中國是太平洋島國人民最可信賴的朋友,中國從不將自己的政治觀點、意識形態強加於島國,也從不趁島國經濟困難時勒索、逼債。債務陷阱只是西方前殖民宗主國恐嚇島國民眾,離間互利合作的工具。”帕勞一位前政要私下也表示:“帕勞不承認中國是極其錯誤的,對國家經濟發展、改善民生來說,是一個戰略性錯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