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俄率先開啟無人機空戰時代 專家解讀
http://www.CRNTT.com   2021-12-22 09:48:09


 
  《環球時報》報道, 據記者了解,美國此前也在試圖推動無人機空戰能力。早在2002年,一架美軍“捕食者”無人機在伊拉克上空遭遇伊軍的米格-25戰鬥機,“捕食者”無人機搶先發射了“毒刺”導彈,但米格-25戰鬥機輕易擺脫了攻擊,並還以動力更強勁的空對空導彈將其擊落。無人機的空戰初體驗就此折戟沉沙。

  此後雖然美國也在試圖讓“捕食者”系列無人機具備掛載“響尾蛇”等空對空導彈的能力,但五角大樓認為,當前無人機受限於自身的機動性能和遠程遙控的操縱體制,難以與有人駕駛戰鬥機正面交鋒,因此現役的美國無人機仍以偵察和對地打擊為主。即便是研製中的“忠誠僚機”等先進無人機項目,無人機承擔的責任也是以偵察和對地攻擊為主,僅承擔輔助性空戰任務。

  接受記者採訪的中國專家表示,“獵戶座”無人機算不上先進,主要性能指標與中美上一代察打一體無人機相當。雖然俄羅斯號稱“獵戶座”無人機率先具備“在空戰中擊落對手飛機和無人機的能力”,但這種空戰能力非常初級,對手是基本沒有反制手段的無人直升機,因此“獵戶座”操作員可以從容地識別、鎖定目標和發射導彈。而在有人駕駛戰鬥機參與的真正空戰中,時機轉瞬即逝,現役無人機採用的遠程遙控模式存在信息傳輸延遲的固有缺陷,無法適應高強度空戰的需求。

  因此專家認為,在未來人工智能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之前,即便出現了可以不考慮飛行員承受能力的高機動性武裝無人機,也無法勝任複雜空戰的戰場環境需求。另一個無解的難題是,如果為滿足未來空戰的需求,將無人機的作戰指揮權下放給人工智能,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畢竟現在美軍無人機在有人干預決策的情況下,還因為情報錯誤等因素造成嚴重的平民傷亡,一旦“自主殺人機器人”失控,後果不堪設想。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