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家解讀美國軍費飈漲“五大密碼”
http://www.CRNTT.com   2022-03-30 15:38:38


 
  美國軍費飈漲“五大密碼”

  從近些年的美國防預算走勢看,自2018財年開始,國防預算進入增長“快車道”。上述軍事專家認為,從美國近年來軍費預算使用情況看,有五大特點:

  一是作戰與維護費用持續上漲。儘管2021年8月,美宣布實現從阿富汗撤軍,但美軍在海外的軍事行動並未收縮,反而在“中國威脅”的借口下不斷“提質增量”。美軍在南海頻繁採取“航行自由”活動、與盟友夥伴國在南海與菲律賓海不間斷進行大型聯合演訓活動、多次過航台灣海峽並挑動台海局勢敏感神經。在歐洲地區,積極推進北約東擴,派遣軍事力量在波羅的海和中東歐地區開展大規模演訓活動,對俄進行挑釁;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之後,美軍在俄周邊的軍事活動更加猖獗。

  二是顛覆性技術研發投入不斷加大。2022財年國防預算中,基礎研發費用為1120億美元,曾是美軍歷史上在新武器技術研發和測試評估方面投入最大的一筆年度預算,但2023財年將達到1301億美元。人工智能、軍用5G技術、量子計算與加密運用等都構成了美軍當前正在全力打造的“聯合全域指揮控制”作戰概念的基礎性技術。發展遠程精確打擊火力是美軍各軍種都在努力的目標,特別是發展高超音速武器被認為是美國與中國、俄羅斯進行競爭的核心。俄軍此前在烏克蘭戰場上使用“匕首”高超音速導彈,是全球首次實戰使用該型導彈,估計對美軍刺激不小。目前美各軍種都推出自身的項目。

  三是武器裝備採購進入緩衝期。從美軍國防預算支出看,武器裝備的採購最吸引眼球、也最容易引起外界關注。在美軍看來,面對中俄不斷增長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冷戰時期建造的集合多功能於一身的大型作戰平台可能已不適用,需要開發新型的突防能力強、隱形效果好、網絡化、扁平化、耐消耗的武器平台。由於此類多個新型武器平台大多還處於開發階段,美軍裝備採購進入調整期,預計待顛覆性技術研發取得突破後,將迎來增長“爆發期”。

  四是軍事基礎設施建設費用隱性膨脹。軍事基礎設施建設最不顯眼,但對美軍行動卻至關重要。美軍認為,隨著中國軍事力量增長,美軍在西太地區的軍事基地都處於中國遠程火力的打擊範圍內,一旦中美之間因台海問題爆發軍事衝突,美必須得確保自身軍力能夠及時散開以規避打擊、有效聚攏以快速形成作戰能力,因此美各軍種都推出了以“分布式作戰”為核心的各類作戰概念。這就需要軍事基礎設施的支撐。一方面,原有基礎設施必須得進行加固和強化快速修復能力,能夠承受大國的火力打擊;另一方面,要建設新型軍事設施,確保海空力量能夠分散部署。

  五是專項經費水漲船高。為加強對俄羅斯的軍事遏制,美國防預算中專門編制有“歐洲威懾倡議”,用以支撐對付俄羅斯的軍事活動。自2021財年開始,在特朗普政府的推動下,為加強對華軍事威懾,“太平洋威懾倡議”應運而生,以確保美國在印太地區擁有足夠的戰略資源和軍事能力,應對所謂的“中國軍事威脅”。2022財年“太平洋威懾倡議”已達71億美元,包括提升駐太平洋地區美軍導彈防禦能力、部署陸基遠程精確打擊武器、增強印太地區美軍的前沿部署態勢等。目前公布的2023財年國防預算為“太平洋威懾倡議”安排了61億美元,不過,預計經過國會討論之後,新財年“太平洋威懾倡議”最終獲得的資金將更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