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洪治穿戴潛水裝備下水。 |
中評社北京4月26日電/近日,記者來到東部戰區海軍某機動救撈中隊,恰逢多功能潛訓館開展重裝潛水課目訓練,記者便以“見習潛水員”身份參加了這次訓練。
走進多功能潛訓館,映入記者眼簾的是一個按深度劃分區域的潛水池。池水清澈見底,粼粼波光下,潛水員作業動作清晰可見。這種環境有利於教練員進行岸上指導、精準施訓。
池邊,一名潛水員正在換裝,記者按教練員要求認真觀摩學習動作要領。很快,換好作訓服的潛水員在幾名戰友幫助下,穿上連體潛水服、背上氧氣瓶、戴好潛水頭盔。隨後他走到池邊,抱著管線的戰友緊隨其後,麻利地檢查管線餘量。
一切準備就緒,“噗通”,潛水員跳進池中。
“這個課目看起來並不難。”不斷在心中重復著剛才看到的步驟,記者躍躍欲試。換裝時,記者按規定穿上連體潛水服,並用力把拉鏈拉牢,又仔細檢查了手腕、脖子處的密封情況。
著裝完畢並確認通信正常後,記者雙腿發力準備起身,結果屁股剛離開座位,就被笨重的裝備生生“拽”了回去。
“真是看時容易做時難!”記者暗自思忖,重新調整呼吸,雙手和大腿同時發力,配合腰部力量,再一次進行嘗試。
“這身裝備可不輕!”站起身後,記者不由得感嘆。在訓練前的理論知識學習中,記者瞭解到,相較之前的老式裝備,如今身上穿的這套我國自主研發生產的裝備已是輕便了許多。
受制於潛水裝備,記者只能緩慢前行。走到池邊,自知無法像戰友們那樣“瀟灑”一跳,記者便小心翼翼地順著扶梯下水。隨著身體一步步往下探,水壓迫著潛水服,記者體會到了明顯的束縛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