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現實的選擇
馬爾斯表示,大噸位艦艇擁有出色的作戰能力,但建設和維護成本高昂,對澳大利亞海軍而言,更符合實際的目標是在引進核動力潛艇的基礎上,大量裝備一級和二級水面作戰艦艇。
目前,澳海軍現役主力水面作戰艦艇,包括3艘霍巴特級導彈驅逐艦和8艘澳新軍團級護衛艦,後者已計劃在2030年左右被9艘新型享特級護衛艦替代。按照澳大利亞學術界的定義,這些艦艇均屬於一級水面作戰艦艇。未來,澳海軍將裝備更多噸位更小、速度更快、機動性更強的二級水面作戰艦艇,比如作戰能力優於沿海巡邏艇的小型護衛艦(艇)。
馬爾斯稱,當前澳海軍艦隊結構主要圍繞常規潛艇進行配置,鑒於澳大利亞未來將裝備核動力潛艇,艦隊發展策略應聚焦於增加小型水面艦艇的數量,並加強其輔助作戰能力。
海外廠商毛遂自薦
澳大利亞官方尚未公布海軍發展規劃的具體細節,一些海外造船廠已經主動上門推銷。比如,德國呂爾森造船廠向澳大利亞推薦了C90型護衛艦,並強調該艦外形尺寸僅為澳新軍團級護衛艦的一半,火力卻與之不相上下,且最大航程可達6000海里。西班牙納萬蒂亞造船廠推薦了阿爾法3000型護衛艦,該艦排水量僅3300噸,可在澳大利亞本土建造是其優勢之一。另一家德國造船企業——蒂森克虜伯海事系統公司,推薦的是2000噸級的K130輕型護衛艦,該艦已在德國海軍服役,積累了豐富的使用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