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中環”導彈在印太地區缺乏部署地點,因此戰略和預算評估中心認為,美國最好的做法是優先發展遠程導彈而不是中程導彈。“考慮到遠程導彈成本昂貴,美國應尋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導彈射程優勢和彈藥運載能力,例如利用常規的多彈頭獨立-瞄准再入飛行器(MIRV)和機動再入飛行器(MARV)來增強打擊效果”。
面臨政治和技術因素制約
按照美國陸軍的規劃,預計2024年將在冷戰後首次於印太地區建立陸基導彈庫。不過正如阿奎利諾所言,美軍用於“內環”的中近程武器經費投入很大,對遠程導彈的投入太少。由於當前美軍正面臨洲際導彈更新換代的巨大壓力,彭博社12月曝光新一代“哨兵”洲際導彈計劃嚴重超支,可能導致項目被終止。在此背景下,五角大樓暫時無力開啟新的遠程導彈項目。目前已知計劃中,衹有“暗鷹”高超音速導彈的射程勉強能滿足“外環”導彈的射程下限。“這種情況限制了美軍使用地面火力打擊中國領土周邊目標的能力,並限制了潛在的導彈部署地點數量”。
美國媒體也承認,對於美國在中國周邊部署陸基導彈的想法,許多國家都不感興趣,並擔心可能引火燒身。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主任克拉克表示,考慮到“火力環”戰略涉及的陸基導彈價格昂貴,並且大都需要以盟友領土為基地才能攻擊中國,他建議“更好的是優先使用近程巡航導彈,它們可以由美國航母、潛艇或從附近陸地機場起飛的戰機攜帶。通過使用隱形戰機或艦艇,這些導彈可從更靠近中國領土的地方發射,它們的體積更小、成本更低、數量也更多。”他認為,“火力環”戰略對於彈道導彈和東道國基地的依賴,“不適合作為對抗中國的主要戰略”。美國的戰略應該與“火力環”相反,優先使用廉價、可消耗的無人空中和水面平台。“美軍不必用昂貴的彈道導彈補充現有的巡航導彈,而是將無人艦艇部署到台灣和日本西南諸島,它們可以被用作自殺快艇或向中國艦艇發射自殺無人機/游蕩彈藥、小型導彈。這種做法曾有效地幫助烏克蘭在黑海對抗俄羅斯海軍。”
《環球時報》報導,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無論是美國陸軍主導的“火力環”戰略,還是克拉克鼓吹大量發射小型導彈的“新戰法”,本質上都是美軍各軍種爭奪軍費的伎倆。我們需要對於美軍在印太推進“火力環”戰略保持警惕,但它仍面臨政治和技術等多因素制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