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法德軸心”再現離心傾向
http://www.CRNTT.com   2024-03-11 10:41:49


 
  矛盾激化有因可溯

  從和解走向合作進而成為歐盟“主心骨”,“法德軸心”曾是歐洲大國協調的典範和區域一體化的主要驅動力。然而,近年來,面對歐洲格局的紛繁變化尤其是烏克蘭局勢的衝擊,兩國關係不睦已是有目共睹。對此,有評論稱,法德之間的裂痕正暴露無遺,兩國爭奪歐盟主導地位的矛盾已公開化。

  法德“主導權”之爭集中表現在很多領域,防務問題的“路線差異”就是其中之一。長期以來,法國希望帶領歐盟各國實現防務自主進而支撐“戰略自主”,而非一味依賴北約。德國則主張,歐洲推進共同防務只是對北約作用的“補充”、而非“平替”。俄烏衝突激化了法德的防務構想分歧:法國希望與德國聯合研發新一代歐洲戰機,並在法國和意大利既有系統基礎上研發歐洲反導系統。德國則著手從美國採購F-35戰機、希望使用以色列和美國已有的反導系統,以致美國在軍事上對歐洲特別是德國的滲透和影響程度增加,引發法國不滿。

  相互爭吵取代彼此磨合,成為當前“法德軸心”的“主軸”,固然源自思維邏輯和國家利益訴求之別,但更有深層次的內外原因。

  在內部,政治與經濟困境導致法德政策明顯內向化和保守化,削弱了雙方對外政策協作的意願。目前,德國內部黨派利益協調消耗掉大量政治資源,經濟下行使其成為發達經濟體中表現較差的國家。法國則處於議會反對黨對政府的“包夾”態勢,經濟改革推進艱難。兩國領導人不得不強化“本國利益優先”的對外政策基調,將本國利益更多凌駕於兩國共同利益之上。

  在外部,“法德軸心”此前能“如臂使指”的場景已發生變化,雙方的分工模式有待調適。歐盟有效運轉的傳統基本模式是:法國引領外交和軍事等“高位政治”方向,德國則執經濟與貿易基礎之“牛耳”。然而,德國正日趨爭取將經濟實力轉化為政治乃至軍事影響力。在地區衝突刺激下,德國開啟以加速軍事化為標誌的安全政策轉向,為聯邦國防軍設立1000億歐元專項基金,並試圖打造歐洲最強常規武裝。在法德戰略文化和安全關切並不一致的情況下,安全議題正在成為兩國“離心”的導火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