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爆炸事故後被打撈起來的“辛杜拉克沙克”號潛艇。 |
科欽造船廠可建造最大噸位為11萬噸的船舶,是印度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的誕生地。但這艘航母在建造過程中的“多次下水”不但成為全球海軍的笑柄,同時也暴露出該船廠在生產管理方面的嚴重不足。“維克蘭特”號在建造期間還遭遇了一次“有味道”的嚴重事故。2018年2月13日,一艘石油鑽井船在科欽造船廠維修時,由於工人不當操作,船上積存200噸糞便的化糞池發生爆炸,導致16名工人死亡。停靠在旁邊的“維克蘭特”號也遭遇“池魚之災”,被爆炸炸飛的大量糞便“濺了一身”。
此外,2014年3月印度維沙卡帕特南造船廠在建造印度國產“殲敵者”號核潛艇期間,對液壓箱進行高壓測試時,液壓箱的蓋子突然脫落砸中在場的工人,導致一人死亡,兩人受傷。2020年,該造船廠又發生起重機倒塌事故,造成11人死亡。2018年,位於加爾各答的加登·裡奇造船廠因龍門吊突然垮塌,砸壞了正在建造的P-17A型隱身護衛艦。這次事故不但導致這艘護衛艦的交付嚴重推遲,而且還影響了後續的建造計劃。
印度海軍與造船業都有責任
分析為何印度海軍艦艇在造船廠事故不斷時,美國《海軍新聞》網站稱,當艦艇在造船廠進行維修或升級時,安全問題尤其重要。因為在此期間,艦艇的施工區域通常會進行焊接或切割等容易引發火災的行為,如果預防措施不到位、沒有足夠的人員和設備,安全事故就很可能發生。
印度媒體承認,印度造船企業面臨技術積累不足、管理鬆懈和員工培訓欠缺等重大問題,這是印度海軍艦艇在建造和維修時接連出現事故的主要原因。例如印度從法國引進的“鮋魚”級常規潛艇,首艇從開工到下水用了6年時間;“加爾各答”號驅逐艦從開工到下水更是用了8年時間,這都暴露出印度在建造先進艦艇方面的管理和技術問題。此外,印度海軍艦艇在設計方面缺乏經驗積累和安全意識,內部管線往往雜亂無章地任意布設,電線和易燃物也沒有嚴格分開,這樣的安全隱患直接影響到艦艇受損時的生存力。一旦發生火災等安全事故,很容易“一發不可收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