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浙江溫州:保護“大水缸”推行“1+X”政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24 05:14:14


珊溪水庫一瞥。(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7月24日電/三甲醫院的主任醫生、品牌影樓的攝影師、花卉種植栽培專家……近日,來自溫州市各行各業的愛心人士來到文成縣黃坦鎮,他們的到來是以“水”的名義,飲水思源反哺溫州珊溪水源地的老百姓。

  新華網報道,珊溪水庫地處溫州西南部,是國家重點水利工程,是浙江省供水受益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大型集中式飲用水庫,溫州8個縣(市、區)的500多萬人口的飲用水都來自於此,占溫州市水庫供水人口的70%,被形象地稱為溫州人民的“大水缸”。

  然而四年前,這個年供水量7.3億立方米的“大水缸”因污染遭受“水災”,水質從蓄水之初的I類下降到II至III類,局部支流連續3年發生藻類異常增殖。2012年5月開始,溫州市出台了珊溪水源保護“1+X”文件,“這個‘1’主要是關於庫區水源保護的,而‘X’則更多的是針對庫區周邊百姓的綜合扶持,保護水源地關係到數百萬人民的生活,但我們不能忽略庫區人民的利益。”溫州市水利局局長王振勇介紹。

  水源地山區貧困人口比重大,為了避免因治水而返貧,溫州市下達專項扶持資金7000餘萬元,並建立庫區幫扶指導工作計劃和工作組,多次組織農業專家、企業家、行業協會赴庫區考察對接轉產轉業投資項目,將幫扶工作具體轉化為無污染來料加工訂單。

  黃坦鎮位於珊溪水源地的上游,工業經濟幾乎空白,當地百姓原本依靠仔豬養殖增收致富,然而養殖廢水成為珊溪水源地的主要污染物,為了保護水源,兩年多時間當地的養豬場基本拆除完畢,庫區百姓在政府多管齊下的幫扶指導下,投入到生態農業、來料加工、鄉村旅遊等行業。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