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籃球寡頭”一枝獨秀 國際戰隊陷入低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15 14:26:34


  中評社北京9月15日電/當勝負可以預知時,一切新聞都難以令人振奮。

  新華網報道,如大多數球迷所料,“夢十一”橫掃塞爾維亞隊,如願奪得首屆男籃世界杯的冠軍。然而,美國隊甩出對手一個37分的鴻溝,在第二節就讓比賽失去懸念,並創下賽會得分最高紀錄129分。橫看竪看,都不像是一場世界之巔的頂級較量。如此勝利所蘊含的意義很難讓球迷感到欣喜。

  美國男籃用一套“C陣容”征服了世界,讓國際籃聯黯然失色。然而,以“夢之隊”的形象出現在國際賽場的美國男籃,在世錦賽(世界杯前身)這個賽會上並不是一直穩坐江山,一統江湖。世界男籃錦標賽從1950年在阿根廷創立以來已經舉辦了16屆。美國男籃僅奪過4次冠軍。 

  在國際籃聯允許NBA球員參加國際比賽後,美國也沒有表現得如想象般不可一世,只在1994年和2010年分別由“夢二”和“夢九”如願折桂。“夢二”派出阿隆佐·莫寧、多米尼克·威爾金斯、沙奎爾·奧尼爾等“夜空中最亮的星”,“夢九”有杜蘭特、韋斯特布魯克、伊戈達拉等天才狂人。

  “夢十一”呢,勉強出現一個自詡基石的哈登充當球隊領袖,表現剛剛夠自圓其說,就帶隊一路順風地撞了終點線。他們決賽竟然戲劇化地遭遇了具有世錦賽霸主地位的“前南斯拉夫血統”的塞爾維亞。不過,“男籃世錦賽”與“南斯拉夫”一樣,都已成為了歷史名詞。

  回顧本世紀第一個十年,美國男籃在國際賽場上並非一手遮天,翻雲覆雨。2002年,美國隊在世錦賽上只取得第六名;2004年雅典奧運會,美國隊無緣金牌;2006年世錦賽,美國被希臘擊敗。“夢十一”先後遭遇格裡芬、阿爾德里奇、杜蘭特、保羅·喬治等大腕退出後,靠第三陣容登基封神,向世界發出信號,國際籃球正在陷入低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