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粵媒: "大型化"不是足球騰飛競爭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23 11:28:49


  中評社北京12月23日電/2015年國際足聯世俱杯賽前日結束,歐洲、北中美、南美、亞洲、非洲和大洋洲俱樂部賽冠軍和東道主J聯賽冠軍共7隊角逐,“宇宙巴薩”捧杯而還。

  儘管各大洲足球實力千差萬別,仍可見當代足球的一些“共性”。在此背景下,廣州恒大隊的兩個“第一”,暴露出中國職業足球發展“深水區”的兩處暗礁——

  人均年齡最“老”的亞洲冠軍,揭示中國職業足球梯隊建設嚴重斷層

  廣州恒大隊的首個“第一”,是年紀最“老”——全隊人均27.6歲,在7隊中是名副其實的“大哥”。其人均年齡比河床“大”1歲,比巴薩“老”1.6歲。

  羊城晚報記者查閱資料,23歲以下(含,下同)的球員太少(僅2人),僅占9%,是廣州隊最“老”的根本原因。相比之下,歐洲、南美、北中美、非洲、大洋洲的五支冠軍隊各23人參賽名單中,23歲以下的球員均占各隊人數的30%以上。冠、亞軍巴薩和河床各有8名23歲以下的球員,占全隊人數的35%,另一支亞洲隊廣島三箭僅有4人。

  在周日的冠軍決賽上,巴薩與河床共28名上場球員中,23歲以下球員占到四分之一,其中巴薩2人,河床5人。季軍戰中,中、日兩冠軍明顯“寒酸”。季軍爭奪戰上,廣州和廣島也有28人先後出戰,僅2人在23歲以下。這兩人是廣島隊的21歲前鋒和19歲中場,前者已在世俱杯賽上出戰四場。

  事實上,本屆世俱杯前四名,只有亞洲冠軍廣州隊在三場比賽中沒有派遣23歲以下球員上陣,哪怕僅僅是一分鐘。如此尷尬,凸顯了中超聯賽後繼無人之困。作為20多年前被授予的“中國足球特區”,曾占據國腳半壁江山的廣州足球如今新人欠奉,中國職業足球的現狀可見一斑。

  作為注腳,記者了解到,恒大俱樂部在2015-2016國內轉會市場的對策目前是“只留不出”,另一支中超新軍為從廣州引進一位“年事已高”的老將宣稱花了四千萬元。如此“堅壁清野”或千金買“死馬”,反襯人才緊缺到了何種地步?!

  一個強大的聯賽及其冠軍,不止於眼前的戰績,更在於人才結構和年齡梯次。以巴薩為例,23歲以下、24-29歲、30歲以上(含,下同)三個年齡段的占比(以100計)約是35∶40∶25;廣州隊的首戰對手墨西哥美洲隊三個年齡段占比約為30∶52∶18。只有廣州恒大隊是9∶65∶26,新生代太缺、中生代太擠,亞洲冠軍的人才結構、年齡梯次乃至放手鍛煉使用,完全滯後。

  冷靜思考,中超冠軍、亞洲冠軍“不可能年年拿、屆屆當”才是常態,總是敢為人先的廣州隊也應在年輕球員的培養和使用上追上世界潮流。不久前,恒大淘寶俱樂部掛牌新三板當日,已宣稱6年內實現“全華班”,這是勇氣與擔當,也預示恒大足校任重道遠。

  後備和青訓造人不是廣州的“家事”,專業(或新型)足校、校園足球,一個都不能少。所有中超俱樂部各自建設一支年齡結構健康,既有實力又有成長性的職業一線隊,對自身可持續發展、中超聯賽水漲船高、國足未來大賽競爭力提升的幫助,顯而易見。

  人均個頭最高卻占不到高大的便宜,揭示“大型化”鐵定不是足球騰飛的核心競爭力

  廣州恒大隊的另一個“第一”,是個頭“最高”——全隊人均1.83米,是7支參賽隊中唯一超過1.8米的,高出河床5厘米,長出巴薩4厘米。

  廣州隊的23人名單中,19人身高在1.80米以上,其他6隊,大洋洲的奧克蘭隊有14人超過1.80米,最接近。而巴薩、河床等5隊,都有12人或以上不足1.80米,可見世俱杯上“矮子”多,中國球員整體上是鶴立雞群。

  然而,片面“高大”有時預示著主持或從事這項運動的人們有懶漢思想、僥幸心理,以為簡單生理優勢足以換來體育戰爭中的勝利,或至少能撈著便宜。

  中國三大球項目,籃球、排球的“大型化”在亞洲乃至世界體壇都杠杠的。可是,男籃今年才艱難奪回亞洲冠軍,女籃在亞錦賽決賽上慘敗給矮一頭的日本隊;而中國女排近年來也屢屢栽在泰國隊、日本隊身上,男排幾十年間隔三差五就被日本、韓國隊壓制住,已反覆證明單純依靠身高絕非致勝硬道理。

  足球也一樣。今次世俱杯冠亞軍決賽,巴薩首發陣容有6人都在1.70-1.75米內,如梅西、因涅斯塔、內馬爾、馬斯切拉諾、阿爾巴等,而河床隊也有6人身高在1.70米左右,其中一名烏拉圭前鋒維迪斯身高僅1.68米。矮鬥矮,卻是世界級。

  恒大隊本屆三戰,美洲隊首發5人在1.80米以下,其中前鋒昆特諾才1.69米;巴薩隊首發6人在1.80米以下,其中5人不足1.75米;廣島隊首發8人在1.80米以下,其中2人更是1.70米以下。而廣州隊在對陣日本隊時,僅1.85米以上的首發球員就有6人,其他兩戰首發陣容也有4人身高超過1.85米。最終結果,三戰1勝2負,進3球失7球。

  中國體育近年流行以“大型化”作為武器,以為這才是競技體育強國的必由之路。通過足籃排三大球項目的實戰檢驗,已證明是誤讀和誤區。

  反倒是,恒大三場比賽都因為技術基本功、反應和爆發速度、足球戰術意識的不足而導致場面被動、陷入苦戰,這一經驗教訓啟示我們:強強對碰,最有生命力、最能一錘定音的,一定是技術和意識,這才是“核心競爭力”。

  所以,廣州恒大的世俱杯之旅,給中國足球當下乃至未來的努力方向提供了最有價值和寶貴的佐證。(來源:《羊城晚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