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馬拉松將以何種面貌走向國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11 07:46:34


 
  “國內馬拉松的‘特色’集中在沙灘、冰雪、湖泊等地理資源,但這樣很容易再度落入同質化。”蘇州環金雞湖國際半程馬拉松組委會總構架師胡穎,去年在賽道上為跑友舉行了一場婚禮,100名穿著白紗陪跑的伴娘和跑完滿身大汗就裹上西裝的新郎,從出現的一刻便吸引了跑友和觀眾,這讓她有信心把在國外留學時對馬拉松的體驗變成更多的嘗試,“1公里請1支樂隊,或者只征召女生兔子”。

  但胡穎坦言,想在內容上玩花樣,需要一些中規中矩的積累。在她承接過的賽事中,不乏依靠高水平外籍選手提升“國際化”的案例,“從賽事的影響力和政府部門的要求來講,除了補給、交通和安全要保障外,外籍高水平跑者的到來,就像一塊出爐的糕,多少要撒些芝麻。”這樣的現狀在長跑名將孫英傑看來,是需要調整的,“希望未來初創的城市馬拉松,不一定非要請高水平的外籍選手,可以考慮城市裡的留學生等,但對四大馬拉松等金標賽事來說,就一定要用高水平的外籍選手來提升影響力”。

  讓跑者不再是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

  當尼爾森大中華區體育事業部副總裁張霖在台上打開PPT後,每次切換,會場內都會有人站起來拍下PPT上的數據,“這在發布體育類的報告時都很常見。”張霖表示,目前整個體育產業都亟須數據支持,因此,發布《2015年中國跑步人群調查研究報告》不愁業界對數據的期待值。

  在她展示的報告中,被調研的跑者被分為核心跑者、休閑跑者及潛在跑者,而“跑步堅持3個月以上、頻率每周2次及以上、過去年內完成過全程馬拉松及以上項目”的核心跑者呈現出“高學歷、高職位、高資產”的“三高”特征。“但早期參與馬拉松的並非‘三高’人士,更多的是有閑不一定有錢的人。”2010年開始接觸馬拉松賽事的胡穎記得,當時參賽最積極的多是老年人組成的長跑協會,而現在成為核心跑者的“三高”人群,當時剛開始嘗試10公里或半程馬拉松,“到了2013年,包括企業高管及外籍跑者在內的這一群體逐漸成熟,從而影響、帶動了一批人加入路跑。”這次跑步人數的爆發也讓孫英傑“有了用武之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