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譯:中國開啟新一輪經濟改革 行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1-18 00:39:53


 
  不過有人會問,難道高投資不就是保證經濟長期增長的最佳方法麼?答案是:不一定。經濟成功的最佳基準在於一個社會是否可以滿足人民現時和未來的所需所想。

  中國政府通過四大國有銀行向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注資造成了投資過度。中國的金融規則保證了國有銀行能夠盈得巨大的利潤,還能夠補貼高耗項目的借貸成本,同時對居民的儲蓄存款進行系統性的征用。

  結果是,為了應對通脹,普通百姓不得不把他們的收入越來越多的存起來,而這些擁有政府關係的公司可以優先取得來滿足無用虛榮心。缺乏社會關係的小公司則無法得到銀行貸款,而且被迫向那些介於高利貸者和典當商之間的影子銀行貸款。

  理想的狀態是,政府應該私有化金融體系,解除對利率的控制,同時強制國有企業把利潤的大部分發放給普通百姓,從理論上說,普通百姓有權索取這些利潤。新華社公布的金融改革是一個欠佳的替代方案,但改革的方向還是正確的。

  通過這些改革,新興的私人銀行可以向那些為中國生產力作出主要貢獻的中小型私人企業提供更有競爭力的融資手段。中國政府把更多大銀行的利潤用來“提升民生”的計劃也應該提升臃腫企業的資本成本,同時為普通百姓提供額外的收入。

  中國還可以在確保有很多的中國人會使用那些過度基建設施的情況下——來提高這些基建設施的價值。受制於一胎計劃生育政策,以及隨著中國人口的老齡化,預計在本世紀末之前,中國人口會縮減三分之一。這樣的後果是,中國會在2050年成為一個每兩個適齡工作人員贍養一個65歲以上老人的國家,而且還有可能在2100年出現老年人比能夠供養他們的年輕人還要多的情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