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譯:中東宗派戰爭若爆發 後果不堪設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08 00:21:18


 
  上週六,武裝組織發布了哈里發•易卜拉欣(亦稱巴格達迪)的佈道視頻。在視頻中,他告訴穆斯林們自己是上天派來的“管理人”。他稱自己代表神,並否認每個信徒與神的個人聯繫。他否認一個人的精神承諾應當通過和平的手段(比如號召的力量、優雅的精神或是榜樣的模範)來達成。

  面對這因為教派分歧而摩拳擦掌的宗教領袖,世界各國的領導人必須說服他們,令其從以往的宗教戰爭中吸取教訓。在歐洲,《威斯特法利亞和約》的簽訂結束了三十年戰爭,不僅為現代社會中國家的角色播下了種子,也為啟蒙運動埋下了伏筆。這其中就包括對不同信仰的寬大與包容、避免使用國家力量將宗教思想強加於他人,並且通過不言自明的公民價值來實現國家統一。在美國,歷史的教訓通過憲法變得神聖——憲法保護宗教自由不受政府的干涉。

  直到今天,歐洲仍然處於宗教包容和教派鬥爭的漩渦中,比如穆斯林女性是否應該在公共場合佩戴面紗。在美國,反對墮胎的宗教組織掙扎著不讓自己為奧巴馬醫保中的墮胎項目埋單——哪怕是間接的。如今區分個人信仰和公眾表達、教宗世俗權威和個人靈性權威有時仍十分困難。但在西方社會和其他很多地區,訴諸暴力來解決問題的選項大多已被放棄。

  1648年,在簽訂結束三十年戰爭的條約中,各方都對“世界和平”達成了共識,這要求各方為他人著想,創造一個充滿善良、誠意的環境。這一點仍值得我們學習。歐洲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這其中的教訓令歐洲對於人性擁有了更為包容的態度。而這一教訓現在也同樣適用於可能要走向戰爭的什葉派和遜尼派。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