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王鴻志:移動新媒體刺激台灣民粹主義抬頭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12 15:51:08


 
  王鴻志稱,近年來,台灣社會運動發生的頻率和規模上升,參與主體更加多元,其中大學生、城市白領等青年群體成為社會運動的“先鋒隊”和主力軍。造成島內社會運動高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社會價值觀念轉變、民眾對經濟不景氣及現行政策不滿、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島內民眾的心理落差等結構性因素外,社會運動得以興起的資源更加充裕也是重要原因。而新媒體的發展就為社會運動興起提供了重要的技術資源。首先,高校學生大量參與,為社會運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保障,而這批年輕世代都屬於“拇指族”,對其進行串聯與動員的最有效工具就是以手機、平板電腦為載體的移動新媒體。其次,移動新媒體為開展社會運動搭建了有效平台。據介紹,在“太陽花學運”中,學生們利用Facebook充當運動的“烽火台”,利用它開設“遍地開花!反黑箱服貿協議”、“黑色島國青年陣線”等宣傳專頁,在短時間內積累數十萬的粉絲量。然後再使用手機通訊軟件Line進行行動聯絡。而學生在衝破警察阻擋占據“立法院”之後,“用一只拖鞋架起ipad,再透過Facebook等進行直播”,很快就讓外界目睹了場內學生狀況,營造出強烈的參與感,從而成功動員越來越多的青年學生加入靜坐抗議隊伍。可以說,新媒體在本場社會運動中的傳播效果,絲毫不遜於場外各大電視台花費數千萬購買的SNG電視直播車。

  移動新媒體領域成為政黨競爭新熱點

  王鴻志表示,選舉是一種複數動員,必須從不同層面、各種管道告訴選民政治人物與政黨的理念與主張。由於民進黨基層組織不如國民黨綿密,互聯網及移動新媒體就成為民進黨擴大基層接觸面的重要工具。2012年“總統”選舉中,新媒體戰場集中於當時最流行的Facebook(臉書)上,起初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的臉書關注度低於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但後來在其發言人團隊及新媒體幕僚衝刺下,馬英九臉書粉絲量最後達到130萬,超過蔡英文的50萬粉絲量近80萬,這恰好同馬英九最後領先蔡英文的票數相近。2012年“大選”後,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國、民兩黨在新媒體領域的競爭更加激烈。民進黨吸取教訓,加大新媒體領域的投入力度,在“太陽花學運”中,新媒體領域的話語權幾乎為民進黨所占據,蔡英文臉書粉絲數也由2012年選前的50萬大增至111萬,而馬英九臉書粉絲數則小幅增加至155萬,雙方關注度差距已由80萬縮減至45萬以內。

  隨著2014年底的“九合一選舉”及2016“大選”臨近,藍綠政黨在移動新媒體領域的爭奪升溫。2014年4月,馬英九連任黨主席後提出“黨務總檢討”報告,鎖定組織、文宣和新媒體三部分,並特別要求國民黨通過文傳會下屬的新媒體部加強同年輕人的互動。7月,國、民兩黨同步啟用政黨官方Line賬號,國民黨期望借此打造“行動黨部”,定期為民眾發送本黨動態,候選人也可通過該平台與選民互動。未來,國民黨的新媒體平台將匯集原有的“台灣加油贊”及國民黨臉書專頁,以及最新的Line官方賬號,力求借助移動新媒體鞏固基本支持者。民進黨在移動新媒體領域也將雙管齊下,除繼續利用臉書凝聚人氣外,還要通過Line等通訊軟件加強與支持者之間的聯繫與互動,進一步擴大民意的參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