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人民日報:網絡背後的“群體智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1 10:17:25  


  中評社香港7月11日電/“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兼聽則明”,這些源自中國的古老哲理,在互聯網時代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每一束光都有其價值”,在規則的軌道中運行,“眾聲喧嘩”也能奏出理性的樂章

  一頭牛的重量是多少?

  在美國舉行的科技、娛樂和設計年會(TED)上,一位來自以色列的演講者將一頭公牛牽上台,要求台下觀眾猜測重量。500多名觀眾通過手機和網絡參與了這個實驗。其中最低的猜測是308英磅,最高的是8000多英磅,平均值是1792英磅,而這頭牛的真實重量是1795英磅。

  這其實是一個古老的實驗,其背後的理論被稱為“群體智慧”。人們很早就注意到,在特定的機制下,看似雜亂無章的個體智慧得以聚合,偏見相互抵消,錯誤相互修正,最終呈現出驚人準確的平均答案,或是接近完美的智力產品。

  互聯網的出現,為人類的信息交換、智力活動和社會交往帶來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組織模式。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千千萬萬的計算機終端,按照特定的協議彼此聯繫、互通訊息,構成一張沒有中心卻又無比複雜的巨大網絡。在這張“平面”的網絡上,每個人既是信息的享用者,也是信息的生產者和發布者。個體的智力並不搶眼,卻能在這裡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個體的觀點未必準確,卻得以在這裡相互修正,彼此完善。“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兼聽則明”,這些源自中國的古老哲理,在互聯網時代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從“互動百科”到“百度知道”,從Linux操作系統到“火狐”瀏覽器,這些被廣泛使用的網站或軟件,並沒有依靠傳統意義上的政府、企業和組織的參與,沒有成型的實驗室,甚至也沒有經費保障。互聯網的出現,讓無數個微不足道的“個體”釋放出參與創造、參與勞動的本能熱情。看似如沙粒般散亂無章的網民,在互聯網的幫助下,憑借興趣的驅動,自發而持續的努力,用自己的志願勞動,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屬於全人類的知識奇跡。

  2006年,美國的《連線》雜誌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眾包”,指的是把傳統上由機構所做的工作,以自由自願的形式外包給一群沒有清晰界限、沒有明確組織的人去做。這項工作可能是編寫一個程序,發明一項技術,製作一篇文檔,或是翻譯一本書籍,互聯網使得這種看似不可能的社會生產組織模式成為可能。如今,“眾包”的理念在多個領域得到成功的實踐。在國內,類似譯言網、果殼網這樣的社區類網站的成功,充分體現了“眾包”的魅力。風靡世界的蘋果應用商店,其成功運營的背後,也清晰可見“眾包”哲學的身影。

  開放是這種全新的社會生產組織模式的一大要素。“眾包”相信每一個人的獨特價值,強調多元性和差異化在規則引領下的協作,同時相信群體智慧對個體智慧的超越和修正。承認差異,尊重多元,鼓勵自發而有序的交流與合作,正是“眾包”背後的巨大力量所在。“每一束光都有其價值”,在規則的軌道中運行,“眾聲喧嘩”也能奏出理性的樂章,這一切,源自互聯網的“點石成金”,源自你、我、他的持續熱情、彼此尊重和點滴努力。

  (消息來源:《人民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