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峽兩岸文化發展協同創新中心首席專家、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丁亞平。(中評社 黃博寧攝) |
中評社福州8月6日電(記者 黃博寧)8月5日,首屆“兩岸文化發展論壇”於福建師範大學舉行。海峽兩岸文化發展協同創新中心首席專家、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丁亞平在論壇上發表了以《兩岸影視文化發展.都市文明想象與青年觀影》為題的演說,他以上半年大陸電影的市場變化為切入點,深入剖析了兩岸電影在青年觀影群體中關於都市文明想像的契合點,並指出,未來大陸商業電影的發展方向需要向台灣探索,兩岸應加強合作,共同進步。
丁亞平指出,2013年上半年,大陸電影票房近110億,國產電影比例占到60%,這說明市場是有一些新變化的。以引起話題爭議較大的《小時代》為例,丁亞平指出,雖然這部電影“製作不怎麼精良”但仍獲得了5億票房。這表明在大陸有一種新崛起的電影力量,對青少年觀眾的吸引力很大。從這個意義上講,大陸的電影在走台灣在走的路。像《小時代》一類的電影是瓊瑤電影、電視劇在大陸新時代的一種變奏。
他還指出,台灣電影有一種情感敘事的主線。電影表達的感情比較真摯,能夠引起共鳴,影響力也比較大。所謂的“文藝腔”也正是將台灣都市文明中的人文關係以一種情緒張力的維度表現了出來,體現了台灣本土在電影中的情緒釋放,從這個意義來說,台灣電影的文化和大陸電影的文化是互通的,將文化想像體現在電影角色互動當中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