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克禮在兩岸文化發展論壇閉幕式上(中評社 黃博寧攝) |
中評社香港8月13日電(記者 黃博寧福州論壇後續報道)首屆兩岸文化發展論壇舉辦期間,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所長余克禮於5日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余克禮表示,早日實現兩岸統一是實現中國夢和民族復興的必然要求。兩岸欲求統一,破解政治僵局,結束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協議是關鍵。跨出這一步,兩岸關係發展就會暢行無阻,繼而為統一奠定堅實的基礎。
余克禮對馬英九主政五年以來,沒有兌現其競選時“簽署和平協議,結束敵對狀態,建立兩岸和平共贏機制”的競選承諾,表示遺憾。他表示,台灣對兩岸進行政治談判氣氛營造不夠,馬英九負有責任。
自1979年來大陸對台政策梳理
余克禮表示,自1979年大陸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以來,對台工作一直在根據台灣形勢的變化和兩岸關係的變化,不斷完善,不斷調整:
最開始,大陸提出國共進行第三次合作,通過兩黨談判解決兩岸問題。1987年台灣當局開放黨禁後,台灣局勢發生變化,特別是民進黨不斷上升,兩黨談判已經不合時宜。從90年代初開始,大陸逐步不提兩黨談判。
1991年5月1日,台灣宣佈終止“動員戡亂”;同年6月7日中央授權台辦負責人作出回應,提出“就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逐步實現和平統一進行談判;還可以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前提下,討論台灣當局關心的其他問題”。
1995年,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發表“江八點”,想要突破兩岸政治僵局,在強調“一中”原則的基礎上,首次正式提出兩岸結束敵對狀態,進行談判並達成協議,共同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完整,規劃兩岸關係發展。從此以後,“兩岸談判”代替“兩黨談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