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試圖改變國際規則?聽副外長張業遂答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21 19:57:28


 
  二、中國是不是試圖改變國際規則?

  新中國成立後,曾長時間被孤立在國際體系之外。隨著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複,中國逐步融入國際體系。迄今為止,中國參加了包括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在內的10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加入了400多項國際多邊公約。

  中國是國際規則的維護者和建設性參與者。早在60年前,中國和印度、緬甸共同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公認的處理國與國關系的基本准則。中國切實踐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五項原則已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體現在中國與幾乎所有建交國的建交公報或雙邊條約中。中國在五項原則基礎上,通過談判解決了與12個陸上鄰國的邊界問題,同越南解決了北部灣劃界問題。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的每一次投票都以《聯合國憲章》和國際關系基本准則為依據,維護的不是一己之私,而是人類的公平正義。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制訂,對現代國際海洋秩序的形成與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今年是公約生效20周年,我們呼籲尚未批准公約的國家盡快批准公約,進一步增強公約的普遍性。對於網絡空間等國際新疆域,中國主張各國共同制定普遍接受的國際規則,不能把個別國家的標准當作“國際標准”、把個別國家的規則當作“國際規則”。

  維護海上航行自由與安全符合各方利益。多年來,南海航行自由與安全從來沒有發生過問題,今後也不會發生問題。對於同周邊一些國家的領土和海洋權益爭議,中方主張直接當事國通過談判協商尋求和平解決辦法,在爭議解決前各方保持冷靜克制以管控分歧、避免衝突,通過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為爭議解決創造條件,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我們反對有關國家提起南海問題國際仲裁,是行使《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賦予的合法權利。按照國際法,各國有權自主選擇和平解決爭端的方式,任何一國都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國。《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涉及島礁主權和海域劃界等爭端,締約國可以作出聲明,不接受第三方強制管轄。目前有34個國家根據這一規定作出了聲明。中國在2006年就作出了類似聲明。中國不接受、不參與有關國家提起的南海問題國際仲裁是依法辦事。我們堅決反對有關國家打著所謂“法治”的幌子侵犯別國合法權益。希望有關國家著眼大局和長遠,回到對話磋商談判的軌道上來,維護有關各方達成的共識,維護地區穩定。

  三、中國主張建立什麼樣的亞太秩序?

  亞太地區是世界上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板塊,同時也面臨貧富差距懸殊、民生問題突出、經濟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亞太國家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發展是地區多數國家的首要任務和最大安全關切,也是解決地區安全問題的“總鑰匙”。地區國家應當聚焦發展主題,積極推動亞太區域一體化進程,不斷提升亞太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水平,將各國經濟互補性轉化為共同發展的互助力,為亞太地區的發展和增進地區人民福祉注入強勁動力。

  人與人因相互尊重而成為朋友,國與國因相互尊重而成為夥伴。我們共同生活在亞太大家園之中,利益交融、安危與共。各國都有平等參與地區安全事務的權利,也都有維護地區安全的責任。應當尊重并照顧各方合理安全關切,不能犧牲別國安全謀求自身所謂絕對安全。過分突出軍事安全議題不具建設性,加強溝通協作、提升地區國家互信水平才是維護地區安全的正確途徑。亞太地區多樣性突出,應從地區實際出發處理地區安全事務,要尊重地區國家長期形成的循序漸進、協商一致、照顧各方舒適度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我們支持探討建立平衡、有效的地區安全架構。

  開放包容是亞太區域合作健康發展的基本原則。我們支持建立合作而非對立的關系,倡導開放而非封閉的理念,尋求共贏而非零和的結果。要堅持開放的區域主義,建設包容性經濟和區域合作框架,維護自由、開放、非歧視的多邊貿易體制,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中方對任何有利於亞太區域融合的機制安排都持開放態度,希望各種雙邊、區域及跨區域自貿倡議相互補充、相互促進。

  (後方支援記者:黃蔚 楊天)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