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益陽副市長答中評:百姓最關心水、路、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02 00:59:36


益陽市長接受中評社記者訪問
 
  楊躍濤全文如下: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今年4月14日,國務院以國函【2014】46號文正式批覆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標誌著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今天,參加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媒體聯合採訪活動的朋友和相關領導齊聚益陽,專題宣傳報道我市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情況,借此機會,我代表益陽市人民政府向海峽兩岸新聞界朋友和各位領導表示熱烈歡迎,對大家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益陽發展表示衷心感謝!下面我介紹五個方面的情況:

  一、益陽市基本市情

  益陽地處湖南中北部,背靠雪峰山,懷抱洞庭湖,轄7個區縣(市)和國家級益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面積1.2萬平方公里,總人口484.2萬。一是區位優越,交通便利。中心城區距省會長沙不到一小時車程。319國道、207國道、長張高速及在建的二廣高速、杭瑞高速穿境而過,石長鐵路、洛湛鐵路在此交匯,水路經洞庭湖可通江達海。二是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益陽在秦代初期就設立縣治,是歷代郡、州、府、縣、專署的治所,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梅山文化的起源地、漢傳佛教策源地之一、著名三國古戰場。明清重臣郭都賢、陶澍、胡林翼,現代文學和歷史學方面的名家周揚、周立波、周穀城,羽毛球世界冠軍唐九紅、龔智超、龔睿娜、黃穗、田卿等都是益陽人。三是資源豐富,物產富饒。益陽被譽為“魚米之鄉”、“竹子之鄉”、“苧麻之鄉”、“黑茶之鄉”、“小有色金屬之鄉”、“中國淡水魚都”,是國家重要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主要礦產資源有50多種,其中銻、鎢、釩、石煤儲量均居全省前三位。四是山水秀麗,生態優良。境內山水相依,風景秀美,桃花江竹海、南洞庭湖濕地、安化茶馬古道、柘溪庫區等景區風景宜人,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4.38%,獲得了“最適宜人居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等一系列城市名片。五是產業發展具備一定基礎。全市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加工、裝備製造、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為主的產業體系。

  近年來,益陽市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牢牢把握加快發展這個要務,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統攬,圍繞建設區域生態中心城市——麗都益陽這個目標,扎實推進“兩大會戰”(交通建設和園區建設大會戰)、“雙百工程”(百件大事和百大項目),強化“大幹事、大修路、大招商、大創業”四大舉措,全面實施“工業立市、農業穩市、三產興市、生態美市、人才強市”五大戰略,奮力後發趕超發展,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平穩較快發展。2013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123.13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456.07億元,增長12.6%;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42.37億元,增長34.7%;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2.76億元,增長13.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28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29元,分別增長9%和11.9%。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518.97億元,同比增長10.2%,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4.4%、11.1%、11.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73億元,增長23.2%;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8.4億元,增長13.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85元,增長11%,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61元,增長1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74元,增長10.9%。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