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香港:為何說政府“適度有為”勢在必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9-17 10:52:34


  中評社北京9月17日電/加拿大菲沙研究所日前發布“世界經濟自由度2015年度報告”,將香港評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無獨有偶,由美國某智庫機構年初公布的另一份“世界經濟自由度排名”,香港同樣高居榜首。而這兩份榜單從1995年前後開始連年發布,依次對眾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自由度進行排序,香港近20年來就沒從榜首離開過,不由得讓人驚嘆:香港經濟最自由。事實果真如此嗎?

  香港為何備受青睞?

  香港為何備受歐美排名機構的青睞?有經濟及公共政策智庫給出的理由是,香港擁有高效透明的規管制度、低稅率及簡單稅制、成熟的資本市場,仍是國際企業進軍內地的最便捷平台,在抵禦全球以及內部經濟波動中展現了韌力。此外,香港司法制度獨立高效也引發認同。加拿大菲沙研究所分析統計數據後認為,香港在政府規模、國際貿易自由和監管3個項目上,全球表現最為突出。

  香港經濟素來以“自由”著稱,政府對經濟運行採取自由放任政策。該傳統源自上世紀60年代的港英時期,時任財政司的郭伯偉提出“不干預”的構想,主張採取“自由放任”政策,政府盡量不干涉經濟發展,最多採用間接方法促進。香港經濟於此後起飛,並躋身“亞洲四小龍”。

  “自由放任”走天下?

  有專家指出,香港擁有商業規制政策精簡、政府廉潔高效且透明度高、法制健全、產權保護良好、簡單低稅制及貨幣穩定等優勢,加上香港勞動力素質較高,令大部分經濟學家認為香港是市場經濟中的佼佼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弗裡德曼曾將香港贊譽為“自由經濟制度的堡壘”,認為其成功更多是依靠私有企業和自由市場。

  但以上成績並非都得益於“自由放任”。不少學者指出,港英政府實際採取的是“選擇性干預”,非市場的力量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深深地介入各項經濟活動,例如食物供應、交通、房屋、教育、勞工工資、土地供應、股災等。

  如今看來,昔日頑固的“堡壘”也正發生變化。2012年梁振英以“適度有為”的競選口號成功當選,次年其首份施政報告中又專門討論經濟發展中政府的角色,而他最新的表態則是,如市場運行有違港人和社會整體利益時,政府必須有為。

  “適度有為”盼春天

  香港《經濟日報》文章指出,政府適度干預在全球並不罕見,明顯者如內地或新加坡,即使美國政府,對經濟也有指導。原財政司長梁錦松認為,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跟不上形勢。在全球科技變革的大環境下,政府的“無為而治”,必將導向失敗。

  事實上,雖然香港蟬聯20餘年“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但貧富差距也一路擴大,正撕裂香港社會。有專家指出,高房價是由於港府房價干預不力,收入分配差距與財富差距大則是因為香港未考慮採用累進稅制和遺產稅。這些都指向香港的自由放任政策。自由無序競爭還帶來了壟斷問題,如今香港的公共交通、煤氣、電力及超級市場等,大多由大地產商把控。

  此前備受關注的香港政制改革,本有機會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卻被“佔中”等破壞行為阻斷,作為經濟四大支柱之一的旅遊業從此深陷寒冬,至今仍在祈求轉機。在未來,港府“適度有為”發展經濟,發揮“看得見的手”的應有作用,顯得至關重要。

  香港《經濟日報》指出,面對新形勢,港府確應有所作為,但前提是要有足夠的經濟與產業研究,更要贏得公信力。跨過這兩個關口,才能免於草率,減少紛爭。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