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魯洪柯:兩岸關係是台參與區域經濟合作關鍵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24 00:51:30


 
  第二,台灣嚴重的農產品貿易保護主義是台灣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一大障礙。魯洪柯說,參與區域經濟合作雖然可從中獲取利益,但也勢將面臨著部分弱勢產業和群體受到衝擊的嚴峻挑戰。特別是農產品開放長期以來是各國和地區商談經濟合作安排的主要阻力,台灣自然也不例外。在農業方面,由於經營規模小、生產成本高,台灣的農產品沒有國際競爭力,多年來一直依靠當局的財政補貼和貿易保護政策。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台灣盡可能將農產品進口排除在關稅減讓清單之外。2002年1月,台灣以發達經濟體身份加入WTO。10年之後,島內工業產品平均關稅稅率已經降至很低的水平,但農產品關稅稅率依然較高。根據台灣“財政部”的統計資料,2011年台灣全部產品平均名義關稅率約為5.89%,實質稅率只有1.13%,其中工業產品的名義和實質稅率分別只有4.23%和0.68%,但農產品稅率則分別高達13.88%和7.94%。

  魯洪柯說,在與大陸洽簽ECFA時,大陸方面表示充分了解台灣農民的關切,在商談中未要求台灣方面進一步開放大陸農產品輸台。他認為,“在與其他國家商簽經濟合作協定時,台灣不可能再爭取到類似的特殊照顧,必然要考慮大幅開放島內農產品市場。”但當前島內農業保護主義思潮泛濫,農產品開放問題高度敏感,僅僅擴大開放美國牛肉進口就讓馬英九當局焦頭爛額。由此可見,農產品貿易開放是台灣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一大障礙。

  第三,亞太地緣政治形勢複雜多變,台灣加入的前景都不容樂觀。魯洪柯說,亞太國家和地區在經濟制度、發展水平、政治體制和意識形態方面存在巨大差異,不同經濟體的利益訴求和對亞太區域合作的主張不盡一致,已經使區域經濟整合困難重重。而亞太大國美、中、日之間的地緣矛盾和政治較量也給區域合作造成負面影響。高調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的美國,撇開APEC的態勢日益明顯,力圖以TPP重塑亞太地區的經濟秩序,鞏固美國在亞太的主導地位。

  魯洪柯說,TPP涉及勞工權益、國有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等議題,中國等一些發展中成員很難深度參與談判,對中國產生了某種排擠效應。RCEP由東盟主導,中國積極推動,但美國沒有參加。如果中美不進行有效的溝通對話,兩個協定很可能產生衝突,變成中美“分庭抗禮”的工具,那無論是TPP還是RCEP,台灣加入的前景都不容樂觀。此外,因釣魚島爭端和歷史認識問題導致中日關係惡化,因南海問題引發的中越、中菲關係緊張,都給區域經濟整合進程帶來消極影響。亞太經濟合作的未來發展,取決於中美日以及東盟等大國和國家集團之間政經實力的較量和利益的博弈。台灣只能密切關注,審慎應對。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