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嚴峻:兩岸海洋合作陷台灣於危機 是假命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01 00:32:33


 
  嚴峻說,這對雙方都是很大的挑戰,但也確實提供了可能的破解政治難題的機遇,因為在中華民族整體利益高於一切的目標下,一些原來的對抗情緒可以釋懷,一些原本難以實施的政策可以獲得更多的政治正當性與道義支撐。在南海及東海爭端法律解決機制中,大陸方面可能要面對歷史上的民國政府和後來台灣當局(自我定位是“中華民國政府”)行為的法律效力問題,而這也正是台灣方面尤其是台灣藍營方面十分敏感與關心的問題。

  嚴峻說,“對大陸而言,核心的問題是台灣當局的政治定位,也就是如何看待曾經是中國中央政府、目前治理著中國部分領土(台澎金馬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海洋事務法律合作上處理好這個問題,做到既“合情”(“照顧彼此關切,不搞強加於人”)又“合理”(“恪守法理基礎,不搞兩個中國、一中一台”),不僅有利於捍衛中國海洋權益,也有利於爭取台灣民心。對台灣方面來說,在一個主權國家只能有一個中央政府的國際法剛性原則下,在海洋爭端法律解決機制中“中國”只能以一個訴訟主體出現的情況下,如何善意理解大陸方面在“一個中國”框架下維護中國海洋權益的努力十分重要。至於台灣綠營中不少人,似乎也強調對南海及東海擁有“領土主權”,但是綠營人士不能只要“權利”不要“中國”,因為這至少在法律技術層面上就難以成立:主張南海及東海相關島嶼與海域是“固有疆域”,只能從中國歷史中找到有關歷史性權利的依據;主張東海大陸架依自然延伸原則劃界,就地理而言只能從中國大陸開始自然延伸。總之,兩岸各方在爭取海洋權益上必須正視法律機制的規範性要求——這些規範又觸及了敏感的兩岸政治問題,而尋求兩岸政治關係安排本質上也是尋求一種法理關係安排。以最大限度爭取兩岸共同利益為導向,以解決涉外海洋法律問題為契機,兩岸不無可能在“協同合作”中探索出一條建構合情合理政治關係的新路徑,而在探索出新路徑的同時也將更好地維護中國海洋權益。當然,這也有可能帶來新的風險,使局面更加複雜紛亂,可以說,機遇與挑戰並存,這將考驗兩岸中國人的政治膽魄與智慧。

  嚴峻說,面對日趨複雜的南海及東海局勢,中國要積極加強國防力量建設,增強捍衛海洋權益的實力。然武者止戈也,備戰是為了阻戰,因為“中國一貫致力於通過和平方式處理同有關國家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爭端”。在和平方式的選擇上,中國目前進入海洋爭端法律解決機制的時機還不成熟,還是應該以政治談判作為解決分歧的主要手段。但兩岸中國人也應未雨綢繆,思考兩岸未來在海洋爭端法律機制中的合作問題——這也許是未來兩岸在海洋事務中真正實現戰略性合作的突破口,也可能是今後兩岸“政治關係合情合理安排”取得實質性進展的突破口。

  嚴峻日前出席在青海西寧舉辦的“第二十三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作出上述表示。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