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壇現場。(中評社 林艷攝) |
中國社科院台研所副研究員熊俊莉認為,隨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推進,兩岸經濟相互的依賴早已超越了過去的貿易和投資的單一領域,由於經濟聯繫的層次加深和主體的擴大,現階段兩岸經濟相互依存處於最好的水平。
全國台胞聯誼會的顧揚認為,我們應關注台灣青年的問題,太陽花學運衝擊兩岸關係發展,再過十年,台灣受過分離主義教育的人口將占台灣人口的近半數,所以,應細分學運的組成份子。
台灣政治大學社科院副院長李酉潭指出,在兩岸交流頻繁的今天,公民社會的發展已經成為研究未來兩岸關係不可或缺的部份,兩岸政治制度的生活方式不同,無論“求同存異”或“求同化異”,如何尊重兩岸公民社會的意見,尤其是年輕世代的想法,乃是兩岸和平的和解之道。
高雄空中大學副教授黃志呈認為,六都選舉占台灣選舉人口的75%-80%,現在國民黨的聲勢很低。
台灣《觀察》雜誌社社長紀欣針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提出檢討與展望,認為切身利益將決定台灣民心的走向,而且,兩岸文化合作急需加強,此外,兩岸必須克難前行才能穩固兩岸政治基礎,再者,爭取民心是兩岸關係的重中之重。
澳門理工學院朱顯龍教授認為,可從謝長廷的“憲法一中”、國民黨的“一國兩區”和大陸的“一中架構”內尋找解決台灣問題的路徑,首先兩岸四地及海外華人針對以上展開的探討;第二,啟動兩岸三方接觸性的協商,以協助和推動民進黨走向非獨立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