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岸記者瞻仰南橋機工紀念碑 追憶華僑精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12 01:23:27


採訪團參訪南洋華僑機工紀念碑(中評社 趙家麟攝)
 
  但是,滇緬公路開通與運補的交通動脈,很快就被日本破壞,日軍占領了滇西後,大肆搜捕這批南洋機工,因為就是這批機工的與駕駛與技術,在緬滇公路運補發揮很大的功能,日軍特別的痛恨。

  王春樹說,最後這批南洋機工回不了南洋,在滇西四處躲藏後,許多人娶了當地的少數民族,以躲避日軍的搜捕。後來戰爭結束後,部分的南洋機工很自然地在雲南安家落戶。

  王香樹指出,南洋華僑返國協助抗日,是一段血淚史。現今在雲南德宏州的瑞麗,南洋機工華僑的第二代還組有聯誼會,除彼此聯繫情誼外,每年的清明都會一起來到紀念碑前悼念先人。

  南洋華僑機工紀念碑管理所所長葉曉東是南洋華僑機工陳團圓的兒子,在他3個月大的時候,父親就被日軍活活埋死。母親親眼目睹了父親被活埋的情形,卻始終不願再和他們提起這段痛苦的回憶,也不願意告訴他們父親被活埋的地方。後來,畹町修建了南洋華僑機工紀念碑,父親的名字也被刻在了英名錄中。所以,他也就申請來這裡做公益性的管理。他指著石碑上父親的名字說,雖然不曾見過父親的樣子,也找不到他當年遇難的位置,但看著石碑上的父親名字,就覺得父親在這。
 
  參訪結束,台灣記者接受中評社記者訪問表示,“從二代們的追憶中還能感受到他們先人的愛國精神。”他說,這段歷史在兩岸相對比較忽視,直到最近幾年才開始重視起來。

  澳亞衛視記者表示,看著這一整面浮雕記錄的抗戰場景,深感抗戰之不易,也能感受到南洋機工為了抵抗侵略者所付出的心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