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東偉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東區區議會議員蔡素玉表示,大灣區規劃是中央送給港澳的一只珍貴的梅花鹿,如果我們香港人不懂,不會在這個時候抓住機會,將後悔不止一生一世。很多人會把我們大灣區和紐約大灣區,東京灣區等做比較。她認為,世界上沒有一個灣區能夠與我們相提並論。我們有很多獨特的地方,是其他灣區難以相比的:一是制度上的優勢互補,我們有港澳自由開放、各種專業與國際接軌,我們也有珠三角高效的政府運作,兩種制度如果能夠有機結合,必定能夠迸發出難以估量的效果;二是產業上的優勢互補,大灣區不同區域各有自己的產業優勢,無論在製造業、金融、高科技、旅遊、休閑、專業服務、教育等等,都是擁有一個完整的經濟體所必須具備的各種要素,而且每一個要素在大灣區的區域裡面都是表現非常突出;三是大灣區如果能夠融合的好,將是一個人才的大吸盤。由於大灣區的多樣性,我們無論在社會制度上受人文社會、經濟活動、文化宗教等等,都是一個極多樣化的區域,必須必定能夠吸引各種各樣的人才匯集於此。
蔡素玉表示,要拖好這只鹿角,必須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政府必須要積極地帶領市民大眾積極的配合,要加快步伐融入大灣區裡面,不能有“皇帝女不憂嫁”的心態;第二,我們也不能有“輸打贏要”的心態,我們必須要認清,要取就得要有舍,要舍才能有得;第三,我們要在不影響一國兩制的大前提下,大門小門通通盡快開,特別是要做到人流、物流、資金流都暢通無阻。她認為,香港是一個福地,我們香港人一定要認清機遇,盡快地走在大灣區的路上面,我們將來的前景一定是非常的好。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朱葉玉如從一名科研工作者的角度談了對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的看法,第一,要明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定位,合理分配資源。大灣區有很好的科研基礎,也匯集了眾多優秀的人才。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大灣區的科研資源,根據國計民生的需求,進行布局,強化基礎研究以及成果的轉化。第二,要明確人才是科技發展的第一要素,政府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繼續保持教育經費的支出比例,體現了國家對人才的重視程度。大灣區有不少很好的大學和科研的機構,但相比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的學科還是比較欠缺。他建議這方面要加強布局,並且可以考慮利用香港院校的國際化優勢,共同提升大灣區的高等教育水平。另一方面,我們希望可以通過建設優化道外區的科研平台,能夠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來到大灣區發展。第三,要採取措施,讓科技人才在大灣區安心工作和流動。比如減輕稅務負擔,這對於來往內地和香港兩地的科研人員來說是很大的鼓舞,有利於他們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去做出更大的貢獻。第四,大灣區需要以區域協調發展的理念來推動科技創新,可以通過組建大灣區學術聯盟的方式,相互交流、取長補短,來實現錯位發展和協同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