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陳晉:什麼是文化自信,為何要講文化自信?
http://www.CRNTT.com   2019-11-20 00:22:27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務委員、原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陳晉發表題為《為什麼要講文化自信?》的演說。(中評社 林艶攝)
  中評社北京11月19日電(中評社報道組)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原院務委員,曾任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的陳晉11月18日受邀出席由北京大學主辦的第五屆中華文化論壇並發表主旨演講,陳晉就“為什麼要講文化自信”這一主題發表了長達半小時的精彩演講。

  陳晉說,習近平同志在2016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中,第一次明確把文化自信和道路、理念、制度三個自信並列,由此提出“四個自信”的問題,他還說,“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那麼,為什麼要講文化自信?為什麼這麼看重文化自信?陳晉認為有三個原因:一是,中國大陸的發展道路開拓到今天,越來越需要從文化角度來觀察、思考、梳理它的歷史必然性和內容規定性。這是增強其他三個自信不可避免要做的一件事情。二是,對兩岸來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其內容、或者是其標誌之一,是實現文化的復興。三是,從中國近代以來,一直到今天,中華民族確實面臨著一個文化自信還是文化他信的問題。

  陳晉指出,文化自信屬於在認識和實踐、言論和行為相結合的基礎上,展示出來的一種精神面貌,包含了三層內涵:文化自知、文化自行、文化自新。

  第一,文化自知。陳晉表示,了解和尊重自身歷史文化的精髓,領悟自身歷史發展精髓,尊重自身優良傳統秉賦,肯定自身有價值的精神追求和行為準則。自信的前提,是要知道昨天創造了什麼樣的文化,今天承享著什麼樣的文化,明天應該擁有什麼樣的文化。文化自知,實際上就是一種文化自覺。

  第二,文化自行。陳晉認為,努力在日常行為和社會實踐中躬行和實踐被自己認可的文化規範,具體展示其風貌特征。文化自信不只是個理論認識問題,自信的表現也不光在如何講,怎樣看,關鍵還在怎樣行?文化猶如空氣,人們時時呼吸而不覺,對某種文化的自信,必然潛移默化於做人做事的態度和風格當中。知行合一,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第三,文化自新。陳晉表示,文化自信與重複式的墨守陳規不是一回事情。要根據時代條件,與時俱進地對既有文化規範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文化自信之所以可貴,在於它能激發原有文化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陳晉認為,文化自信不只是文化領域的事情,它直接影響到對古今中外文明歷史及其成果的價值評判和選擇,直接影響到對現實社會實踐及其創造的物質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的價值評判和選擇,直接影響到人們在既有道路上實踐創造的力度和速度。因而,文化自信與實踐走向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必然要落實到個人自覺、民族自信和國家自強的現實走向到當。

  陳晉表示,中國近代以前,中華民族基本上不存在是否需要文化自信的問題。他說,文化自信不是一個孤立的、靜態的概念,它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面臨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政黨的文化體系對比、衝突乃至對抗背景下,延伸出來的一種精神面貌。換言之,如果沒有不同文化體系的對比、衝突、對抗,也就無所謂文化自信還是文化自卑的問題。

  他認為,在中西方文化還沒有發生影響國家現實命運的直接對比和衝突的情況下,文化自信不會成為一個現實問題被提出來。中華民族作為一個自在的民族實體,生存和發展了幾千年,而中華民族這個概念,直到1902年才被梁啟超提出來。中華民族作為一個自覺的民族實體,是在近百年來中國和西方列強的對抗中形成的。

  陳晉指出,中華民族這種從“自在”到“自覺”的轉變,是引出化自信問題的基本前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