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王春新答中評:香港創科發展需打造一流環境
http://www.CRNTT.com   2021-07-20 00:17:33


大咖講書活動現場(中評社 沈而忱攝)
  中評社香港7月20日電(中評報道組)中銀香港經濟與政策研究主管、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榮譽院士王春新日前在“中評大咖講書”第二期學習活動中回答中評社記者有關香港創科發展的提問時指出,香港創新環境不佳,需要從八大要素出發,尋找缺陷進行彌補。未來可以確定香港創新產業的發展目標及規劃,並確立區域合作模式,把更多生產工序、創新工序放在香港。

  中評社記者問道,您在書裡提到,香港畸形的房地產業是導致香港“滯脹”的一個關鍵因素。其實香港一直都試圖發展科創產業,但逃不開房地產的“綁架”,例如數碼港從高科技項目變成了房地產項目。現在香港正在發展河套地區和前海,應如何避免重蹈數碼港的覆轍,讓河套和前海真正發揮它們的作用?

  王春新對此表示,2020年,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總附加值超過1萬億人民幣,占深圳GDP的37.1%,是香港的50倍以上。香港的營商環境和國際化比深圳好,政府亦大力推動創新產業,但差距依然巨大,主要原因在於香港的創新環境不佳。

  王春新認為,國際一流的創新環境包含八大要素,包括創新思維、創新模式、政府對創新的有效支持、科技跟產業的密切對接、創新科技與創新金融的深度融合、創新人才、創新成本、嚴謹的知識產權保護。這八大要素是針對香港現存的問題提出,比如河套、科學園、數碼港,本身不完全是創新驅動器,而更像一個平台,這就暴露出香港創新模式的問題。香港不注重在地自創模式,沒有通過培養本地企業來創新,而是通過打造平台引進外國資金、技術、企業,所產生的效果不甚理想,大家有目共睹。
 
  “若要發展好香港的創新經濟,需要從八大要素中尋找缺陷,然後進行彌補。”王春新說,創新模式有問題,就要把目前平台經濟的模式改過來,如果河套地區繼續用平台模式,恐怕未來的發展不太樂觀。而且,河套地區的建設速度過於遲滯,按照規劃,2024年首批設施才能逐步落成。反觀深圳,港深創新科技園的深圳園區投資超過1000個億,大量企業已經進駐,包括本地的自創初創企業和高新科技企業的功能拆分。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