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國家民族共同立場去思考如何放下恩怨
今年5月在“兩岸學者面對面”活動上,劉國深與邵宗海教授在共同探討“兩岸心靈契合”議題時,分享了實地參觀當年在湖南抗戰史,他在現場不禁潸然淚下。採訪中,他回憶起這段令他觸動的歷史。他說,當時在緬懷中國抗戰歷史時,看了常德保衛戰、衡陽保衛戰遺跡,參訪了懷化、芷江受降城以及長沙的幾個戰爭遺址。其中,衡陽保衛戰的細節令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當時國民革命軍第十軍的2萬多人對抗10萬日本軍隊,日本軍隊放話說三天之內拿下衡陽城,國民政府一直給他們發電報說明天援軍就到,結果打了47天都沒到。最終衡陽被夷平,剩下三個房間,兩萬多人的軍隊也只剩下了1000多位傷員。因為天氣炎熱,士兵的屍體上爬滿了蛆蟲。後來,方先覺軍長決定投降,唯一要求竟然是為保全這些傷員的生命,讓他們得到救治。在中華文化裡,投降是很恥辱的,加上兩岸之間幾十年的政治恩怨,這些為國捐軀的將士很少被提起,也很少有人知道他們的偉大,這些人的事跡如果被我們忘卻就太不應該了。劉國深說,他們一行人在紀念碑處參觀時,樹林裡正好有人在用喊叫的方式鍛煉身體,但聽在他耳中,那聲嘶力竭的喊叫聲猶如是紀念碑地下的亡靈在喊冤。他認為,兩岸之間有太多的共同歷史記憶需要我們去重建,兩岸的美好未來更需要雙方放下恩怨共同去追求。
他說,兩岸之間真的要站在國家和民族共同立場上去思考,尤其是在經過時空環境變遷之後,我們該如何重新找到交集、放下恩怨?我們應該怎麼辦?同樣的,對於兩岸關係問題也應該更多地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站在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高度去思考。如果為了局部的利益,為了個人私利,把國家民族利益置於不顧,我們又如何面對祖先?
|